九月的第一天,在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天。或是久别重逢,或是改头换面。
故事往往都是从"你好"或"大家好"开始到"再见"结束。也有偶尔令人遗憾的一种——没有"再见"的结束……
"大家好,我是……"
和所有的故事一样,关于我的青春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我抬起头的一刹那,目光交汇的瞬间,他撞进了我的心里,像一束光,像一道闪电。十五岁的我,对于这样的感觉是陌生的。那是一种奇妙的魔力,他像一块吸铁石,而我的目光就是那块被吸附的铁。从此,那副方框眼镜,那浅笑的梨涡,那因羞涩而微微泛红的脸……关于他的一切,都是我心向往之的未来。
我会刻意记下他经过某一个地点的时间,只为"恰巧"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与他相遇然后礼貌的打个招呼,我会拼命的刷题尽可能多的找出一些超过我解题能力的难题,只为多一些单独向他请教的机会,我还会躲在校园的某一个角落,偷偷的看着他在排球场上意气风发的身影,我记得第一次听到"沧海一粟"这个成语是从他的口中说的,从此再也没有忘记过这个成语的解释。也曾无数次"恰巧"空闲时站在课室外的阳台上注视着他从操场经过的背影。
记忆最深的是在那个夏日午后返校路上偶遇他从网吧出来那一刻心脏漏跳一拍的感觉,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偶遇,他并没有看见我,但我依然欢喜,远远的看着他穿过马路走进了对面的小巷,呆若木鸡应该是可以形容我当时窘相的。
就这样,日子在经意和不经意间的偶遇中一晃过去了两年,直到高二下学期的那个午后……
那天和每一个夏日的午后一样,太阳火辣辣的挂在天空,我和好友像往常一样手挽着手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开心的闲聊着,也不知道是怎么开的头,大概是这样吧"你知道吗?某某某今天上午是最后一次在这个学校上课了……"好友还在叙述着,而我已经听不清后面的声音了,只觉头顶被人猛的敲了一棍,情绪翻江倒海,脚下的路像被人铺了一层棉花,眼睛和鼻头都酸痛得厉害,我用力的挽着好友的胳膊,机械的回到宿舍——拿碗——去食堂——打饭,那天的午饭尤其难以下咽,我不知道塞了多久才把它塞进我的胃里,以至于好友等得不赖烦先行回了宿舍我都没有发现。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的垂怜,在我走出饭堂的那一刻,我竟又看到了那熟悉的身影,这一次的欣喜远胜于以往的每一次,我清楚的知道,这将是最后一次见到这个身影,我有意的放慢了洗碗的速度,看着他走入车棚,开锁,把车推出车棚,最后骑上他那辆有点旧的男士自行车从我背后经过,最后驶出了校门,我像是突然回魂般的追了上去,看到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那个下坡路上……眼泪再也止不住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我顾不上旁人的诧异,弯下腰蹲在路旁把头埋进手臂,任由眼泪尽情洒落,我知道,我的青春在这一刻将要戛然而止,他奔赴的属于他的人生中的另一个辉煌,从此与我再不会出现在同一时空。
那一年,隔壁邻居家的大哥哥退伍回了家,也许是带着对部队的不舍,天天在留声机里播放着《离开部队的那一天》,那是我喜欢的一首旋律,我把歌词改成了《你要离开的那一天》写在了我的日记本里,轻轻的哼唱,唱给印在我青春记忆里的他,也唱给我的青春。
如今青春已离我远去,但青春里的烙印依然深深埋藏在记忆匣子里,一如,我后来听说他在中国移动,我便十几年用着一个移动的电话号码,再如,每次回老家经过当年偶遇他时他走进的那个小巷我都会停下来多看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