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所有愤怒,本质上都是自己无能的体现。”我忘了是从哪儿看到这句如此精辟且一针见血的话。
三四岁的时候,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个梦想一直延续到小学二年级某个下午的自修课,撞见当时的班主任抱着班长(校长的亲戚)在办公室喂饭而破灭。
这件事对于我的冲击是很大的,它第一次让我体会到所谓的“人情世故”、所谓的“后门”和所谓的“区别对待”。
我想,我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并且自那以后,真的就不太喜欢“老师”了。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孩子,父母忙得连家长会都不露面,从不与班主任打电话沟通,也没有任何背景关系,大概永远都得不到关心和重视吧。彼时,对于“单独喂饭”这件事情的愤怒,几乎困扰了我的整个少年时期,久不得解。
略长大些后,会习惯这样的“正常现象”,也深知自己无力改变。
再后来,会有一段时期的怨怼,会感到很辛苦,感到不公平。
而真正让我释怀的契机,也是一名教师,是我高中时的团委书记。为数不多的,让我感觉有“大智慧”的老师。
抛开高品质的教学水准不谈,更多的,是对“人情世故”的通达,和对普众学生的“大爱”。对世事宽容且对人慈悲,方能做到尽可能的公平和关怀。
她并不会知道,每一个像我这样的孩子,都从她这里得到了从不曾有过的关心、照顾,以及那样公平和欣赏眼光。
然后渐渐释怀了自己的愤怒,坦然面对了某些不公平。我虽暂时无能,却永不屈服。
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