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名字,是城市名片上最耀眼的一笔。一种好的名字可以使人们迅速记住你,这一点无论对人还是对城市都一样。
还记得前几年在网络上出现过一个关于“你觉得哪个城市改名最失败”的投票,合肥曾经以“庐州”名列前茅。有些人觉得这个名字太土了,但有些人却觉得大俗就是大雅。
对爱旅游的人来说,合肥这个名字的确少了几分古韵,“我去庐州”和“我去合肥”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前者像是去游山玩水,后者则像是进城打工。但是合肥发展的重点也不在旅游上,名字“土不土”也不在乎。
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历史上,“城市改名”是非常普遍的,一些城市因改名而被记住,也有一些城市改名失败后逐渐沉寂。
或许,“改名城市”给一个城市带来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名称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城市存在的历史印记,换名之后,难免会有一代年轻人淡忘城市的历史。
例如江苏省淮安市,就是这样一座地名比较混乱的城市,外来游客来此会因地名的混乱而晕眩,即使是当地居民也很难猜出这些地名。
在更名后的一系列“后遗症”与争辩中,甚至都能写出一本书,不过在此之间,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个“改名令人困惑的城市”——淮安市。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中部,建城史可追溯到2200年,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同时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
淮安是个人杰地灵的城市,曾出过韩信、文学家吴承恩、刘鹗等。淮安市生态旅游景区中有著名的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至于人文景观,各色名人故居那就更多了,只要宣传得当,不愁没有游客。
然而到了淮安市之后,却被这个城市的地名搞得晕头转向,眼花缭乱,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哪个。由于淮安市现在是由淮阴市改名的,也就是说,“淮安”不是现在的淮安,而是指县级的淮安市,也就是现在的淮安市。
这就是说,“淮阴市”成为“淮安市”,而“淮安市”则是“淮安区(楚州区)”。随同姓名一同被移走的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称号也是由于分区调整的政策,嫁接到了原地级市淮阴市(现在的淮安市)头上。
然而现在淮安区的宣传口号仍然固执地使用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个称号,这也是很多外地游客会发现一个“区”却总是自称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这背后确实有不少人用“城市”来称呼。
又由于这一通改名,可能本地人也分不清,所以当地人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就是用“老淮安”和“新淮安”来称呼原来的“淮阴市”。
旧淮安市的市民对此也颇有怨言,但新淮安市(老淮阴市)的居民也很委屈,毕竟这名字不是他们要求改的。淮阴专区成立于1949年,其所在地设在淮阴县,后来淮阴县也被撤县设市,成为县级清江市。一九八四年又撤县设市,设立淮阴市,撤销清江市。
与旧淮安市一样,是从淮安县发展起来的,1987年被撤县设市。这一次改名,淮阴人和淮安人其实都是“牺牲品”,没有人愿意在家乡失去自己熟悉的名字,变化意味着很多东西要重新开始,许多思维要重来,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也确实是一件奇怪的事。
但是对游客来说,如果能够梳理这些新老地名之间的关系,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其实无论是新淮安还是老淮安,都是非常值得一去的。
在历史长河中,这座城市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变迁,经历过几次改头换面,现在这场风波也没有消失,但无论如何,生活仍将继续,风雨飘摇,风雨飘摇,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消失,就会有一天会被吹散。
江苏淮安市的名字改来改去,不知道你怎么看?关注外文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