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一部《还珠格格》万人空巷,红到发紫。
二十年后,一部《如懿传》火遍全网,播放量大得可以绕地球一圈。
同样是清宫剧爆款,这两部剧又讲的是同一个朝代,同一个地方,同一批人。所以大家总是情不自禁地把《如懿传》里的人物自动嫁接到《还珠格格》里面。
乾隆还是那个乾隆,如懿原来是还珠格格里的皇后啊,还珠格格的太后原来是甄嬛啊,海兰原来是五阿哥的亲妈啊,魏嬿婉原来是令妃啊,清宫剧这个圈子真是太小了…
除了感叹主角们原来是同一个人物外,有些用心追剧的人可能会发现,虽然演的是同一个时期同一批人,但20年前的还珠格格与今天的如懿传,好多地方都不太一样。
比如如懿传里乾隆皇帝的女儿都称公主,而还珠格格里紫薇和小燕子作为乾隆皇帝的女儿,却被称呼为格格。
为什么两部剧对皇帝女儿的称呼大不一样呢,事实是这样的。格格,在清朝时期被用作两种身份的称呼,一种是对满清王公贵族之女的称呼。例如如懿在没成为侧福晋之前,是出身贵族的官家女子,被叫做青樱格格。
皇上南巡江南时,太后想安排新的眼线到皇上身边,也曾对下人说起,官家格格里若有出色的,还得留意着。可见格格并不是指皇帝的女儿,而是出身高贵的官家小姐。
另一种是对清朝亲王的低阶妾的称呼。例如如懿传里历弘选福晋时,与嫡福晋和侧福晋相比,高晞月只落得个位份更低的妾,被称为格格。
严格来说,至清太宗皇太极继位起,皇帝的女儿都是称为公主,皇后生的女儿被称固伦公主,嫔妃生的女儿被称为和硕公主,所以,还珠格格里把紫薇和小燕子称为格格,是不符合历史的。
除了称呼皇帝的女儿为格格,还珠格格里还称皇帝的母亲为老佛爷,而如懿传里皇帝的生母还是和历朝历代一样叫太后。
曾有网友说,拜还珠格格所赐,大家都以为太后就是老佛爷,老佛爷就是太后。其实老佛爷是清朝所有皇帝的特称,跟太后没半毛钱关系。到慈禧太后这一届,底下太监为了迎合慈禧太后干政的意图,便称她为老佛爷,奉承她和皇帝有一样的权力。所以历史上只有慈禧才是老佛爷专业户,其他历代太后都不可能被称为老佛爷。想来琼瑶阿姨也是为了塑造威武霸气的角色效果,先把历史放一边了吧。
除了称呼,两部剧在请安用语上也不太一样。
虽然时隔二十年,但还珠格格里那句“皇阿玛吉祥”“格格吉祥”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而最近的如懿传里,奴才和嫔妃们可不是这样请安的。他们请安时都是说“请娘娘安”、“请皇上安”或“给皇上请安”。
事实上,吉祥这个词,在清朝是太监之间的问候语,太监对帝后,大臣对帝后或皇族成员互相之间都不适用这个问候语,一般只有内务府的低级官员跟太监来往时会说吉祥这个词。曾有故宫的专家也对“吉祥”这个词汇进行过纠正。但以还珠格格为鼻祖,至近几年的一些清宫剧里,很多都在用吉祥这个词请安,编剧们这风跟得也是不怎么考究历史。
两部剧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差别就是后宫嫔妃公主们所戴的旗头,这也是还珠格格的又一个历史BUG。
还珠格格里后宫众人戴的这种塑料旗头叫大拉翅头,是清朝末期的慈禧太后发明的,根本不可能穿越到乾隆年间戴到格格嫔妃们的头上。
清朝中期,嫔妃们的旗头都是以假发盘成的软翅头、小两把式或一字头为主,越到后期嫔妃们的发髻样式也逐渐增高。
如果要论还原历史,如懿传绝对是业界良心,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原来我们童年记忆里最经典的还珠格格尽然有这么多的历史漏洞。但当年的还珠格格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很欢乐的追剧回忆,而且还珠格格也不是什么历史正剧,琼瑶阿姨都不那么考究,我们又何必那么较真呢。大家追过、开心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