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来自于《左传》,发生于鲁桓公二年,即公元前710年。
这篇谏辞的背景:郜被宋所灭,它的鼎也归于宋。鲁桓公二年,宋太宰华督杀宋殇公,为预防列国干涉,用郜鼎向鲁桓公行贿。鲁桓公从宋国取得大鼎,并将它安放在太庙里,于礼不合。
国君的行为是百官的表率,臧哀伯对鲁桓公这种严重违礼的行为提出了严正的批评。谏辞使用排比手法,极具气势。
在2700年前,古人便提出,“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意思是国家衰败是由于官吏的邪恶,官吏丧失道德是由于受宠而贿赂公行。至今值得引以为戒!
这篇文章来自于《左传》,发生于鲁桓公二年,即公元前710年。
这篇谏辞的背景:郜被宋所灭,它的鼎也归于宋。鲁桓公二年,宋太宰华督杀宋殇公,为预防列国干涉,用郜鼎向鲁桓公行贿。鲁桓公从宋国取得大鼎,并将它安放在太庙里,于礼不合。
国君的行为是百官的表率,臧哀伯对鲁桓公这种严重违礼的行为提出了严正的批评。谏辞使用排比手法,极具气势。
在2700年前,古人便提出,“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意思是国家衰败是由于官吏的邪恶,官吏丧失道德是由于受宠而贿赂公行。至今值得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