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藏书角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即刻被封面中夜晚被雪覆盖的四合院里的那束光所吸引,不由得想起那首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翻开目录,冬阳、童年、骆驼、看海、驴打滚儿、我不再是小孩子,这些字眼使得电影《城南旧事》中小英子的形象立现眼前。
英子是一个充满爱心、单纯、天真的孩子,因此,她有着一个快乐的童年,她的童年生活是真实纯朴,毫无追逐名利之心,每一天都活得实实在在又平凡的。因为她的天真单纯,她能和一个“小偷”成为好朋友;因为她的爱心善良,她能忍病不语,千方百计地使“疯子”秀贞和她女儿破镜重圆。现在的孩子们却不能像英子一样快乐地生活,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童真?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的暖和,暖的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透过作者清新活泼的语言,感受到了春暖花开,感受到了晴暖的天气让人欲脱不能的冲动。
人都热得想脱掉棉袄,那骆驼呢?骆驼也在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呢!他的皮毛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作者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以孩子的感觉感觉世界,对于有点轻微强迫症的我来说,也有想替骆驼剪一剪的冲动。
眼睛看着《城南旧事》,思绪却跑到了《镜子里的房间》主人公夏之秋的身上。英子,夏之秋。夏之秋,英子。十三岁,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不再是小孩子,一下子就长大了,承担起了家的责任。十二岁,一颗炸弹,夏之秋失去了父母亲,瞬间从少年变成了孤儿,不得不在舅妈的嫌弃中艰难度日。当舅舅入狱,舅妈病倒在床时,十四岁的夏之秋义无反顾扛起了这个家的重担。这就是中国少年的模样,善良,担当!苦难和不幸成就了英子和夏之秋。
思绪还在飘荡,飘到松花江上的呼兰河畔。她们,一个是林海音,一个是萧红。
北京城南的胡同里,有心灵手巧、热爱生活的兰姨娘,有饱读诗书向往自由的德先叔,有专情的秀贞,有善解人意、坚强乐观的妞儿,有能歌善舞、美丽亲切的老师;在呼兰河畔的宅子里,祖父对诗的痴迷,对自然与生活的眷恋陶冶着萧红,翠姨对感情的持守,对封建的以死相争感动着萧红……尽管他们的个人经历或大起大落或平淡如水,他们都坚守着纯真的本心,优雅地走过红尘,引领英子和萧红向善追寻。
同样美的笔调,同样在忧伤中含着惆怅,欢笑中透着迷茫。但她们童年后园里的花儿也不尽相同。透过字里行间往事岁月的无声细流,是两段平凡而深刻,相似却迥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