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安的荔枝》感悟

近日拜读了马伯庸先生的《长安的荔枝》,读完之后感概颇多,让我感受到作为普通人生存的艰辛,又对人类世界运作的法则充满了思考。

1·本书论述的是一个名叫李德善的官场小人物,因为贵妃的一句“想吃荔枝鲜”而不断从岭南试荔枝转运之法到长安的故事。全书以荔枝作为线索,在交通不便的唐朝,长安的达官显贵们若想吃到荔枝,必须将荔枝用特制的方法保存(比如放入蜂蜡中),再经过长时间的运输,才能到达长安,故而也称为荔枝煎。宋朝的冗官现象,在唐朝已初见端倪,皇帝为了逃脱一级级的办事程序,总是直接设立某个“使”去办事,比如荔枝使,李子使等等,而这个使能独立于各种官场繁琐程序之外,除正常花销,能捞到不少油水,故而也成为一个香饽饽的美差。身为上林署的普通办事科员从没想过自己能得到这份差事,当他休假复工时看到同僚们嬉笑的神情时顿时明白了一切,岭南到长安最快也要一个多星期,皇帝和贵妃若想吃荔枝煎还好,可这个荔枝鲜则须在三日内送抵长安,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意味着这份美差如今等于死差。李善德就是在如此的条件下,开启了他荔枝使的生涯,并由此牵扯出许许多多小人物的命运和官场生存法则,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故事。

2·此书中有三处桥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处是胡商为了得到通关牌而自愿帮助李善德,出资让他做实验,成为李善德成功路上的最大得力助手,在这里很充分体现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核心只有利益。第二处是李善德实验即将成功时,广东总署却派人追杀他,好在李善德足够善良和聪明,得贵人相助逃得一难。正在他疑惑不解为何自己会遭人暗算时,他的好朋友一句话点醒了他:你若是办成功了这件事,将新鲜荔枝送到长安,那不就侧面说明广东总署无能吗?皇帝还会留他活口吗?此处也引出了整本书的核心: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同时深谙了官场生存法则,不管做什么事情,处理好上级利益才所谓成功了一半。第三处便是在李善德为官场繁琐的一级级程序发愁时,结识了杨国忠—杨贵妃的族兄,此人权势滔天,仅靠一块令牌便给了李善德极大的支持,他说规则是强者给予弱者的最大公平,有了这块令牌,便不需要在意任何繁琐程序。而在李善德着手准备转运荔枝时,他却下令将荔枝园尽数砍伐,得到的回复却是:贵妃吃了鲜荔枝,那贵妃的族亲,皇上的族亲要不要吃?李看着满园的荔枝却保护不了内心悲痛,而更可怕的是下级官员为了保证荔枝的数量不得不多砍伐一倍的荔枝。此处映射出了官场小人物的悲哀无奈,这个世界永远都是强者在运作。

3·李善德的故事和当今社会非常相似,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活着。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又应该如何在职场生存下去呢?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关注自己所有的,爱自己该爱的人,这是我的拙见。除此之外,这本书也有一些让人觉得温暖的地方,就像李善德的夫人一直在身后默默支持他一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人间的幸福和温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