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朋友》:一场中年困局与青春救赎的禁忌对话

我们都是戴着镣铐跳舞的困兽,只是笼子的钥匙并不掌握在他人眼中的倒影中,而是握在自己掌心锈迹斑斑的勇气里!

人与人的交际注定了我们在不同的社会层面里有着不同的角色属性,或是儿子父亲,或是领导下属......我们无缝衔接着自己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身份,努力扮演着别人眼中的自己。

久而久之,面具成为了我们伪装社会责任的工具,麻痹着我们想要冲破牢笼的勇气,以至于我们走着走着,也渐渐忘了最原始的自己。

今天要说的《女儿的朋友》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它以中年父亲市川晃介与女儿的朋友如月古都两个视角分别阐述了缺失家庭所带来的创伤该如何破局的困境,以及如何逃离身份的枷锁,努力活成自己的方式。只是在这条放纵的救赎路上,他们所要面临的却是道德与Lun理的禁忌话题。

主角是人到中年的丧偶单亲父亲市川晃介,他对外塑造的形象是“职场精英”和“完美父亲”,只是在这虚假的表面下,浮动的却是同事的高压和女儿的叛逆。他也曾努力地去维持家庭和职场的平衡,扮演好作为上司与爸爸的角色切换,结果换来的只是更加频临崩溃的精神压抑。

就当市川晃介陷入了疲于奔波的无解困局时,他遇上了同样因为家庭暴力而受伤的高中女生、还是女儿朋友的如月古都。于是两个受伤的孤独灵魂因为相似的遭遇开始了相互慰藉的陪伴,上演了一场道德与情感的撕裂之旅。

一开始,两人都将对方视为了自己的情感避风港,这从漫画中反复出现的雨幕、地铁玻璃的倒影里不难看出,作者想通过这些暗示来影射男女主不断在寻求的虚妄替代:

晃介在古都的面前卸下了“父亲”和“上司”的完美面具,展示了最真实脆弱的自我个体,然后通过与她的相处来弥补对亡妻和女儿的亏欠,混杂着莫名的父爱保护欲与越界依赖;而古都则在逃离母亲的变Tai控制中,试图在晃介身上寻求父爱的替代品,自以为那就是自我的救赎,所以才有了好孩子与坏孩子的情感误解。

但是身份与年龄的差距注定暗示了这场不Lun之恋无法成为彼此真正的解药,毕竟光是世俗的眼光和道德的枷锁就无法容忍不对等的关系持续升温,所以晃介在意识到了这段关系的错误后,主动疏远了古都。

只是谁也没想到,原以为只是中年危机与少女叛逆的苟且,却在不知不觉中于彼此的心里深深扎了根,以至于后来忍受不住思念的古都深夜奔赴旅馆相拥晃介的那一夜,在长达数页的无台词留白后,虚情假意的替代情感瞬间崩塌,露出了两人内里最为真实的爱意。

因为她不是亡妻的幻影,他也不是父爱的虚妄;她是他做回自己的凭仗,他也是她奔向新生的希望。

此时此刻,什么虚伪的道德安全区,什么狗屁的家庭创伤,都在双向奔赴后孕育了新的轮回。

因为你就是你,不是猫也不是鱼,而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脆弱的人而已!

原谅我是一个俗人,无法苟同两人最后走在一起的结局,但至少这部《女儿的朋友》不是一曲歌颂禁忌的恋歌,而是一把插在现代家庭心脏上的解剖刀。

因为它引发的Lun理争议,恰是其最锋利的价值所在:毕竟真正的救赎,始于承认我们都是残缺的困兽。笼子的钥匙并不在他人眼中的倒影,而是握在自己掌心锈迹斑斑的勇气里。

而晃介与古都的交叠,也终究不过是这个社会批量生产的标准化幸福下,偶然滋生的意外罢了。

实体书

最后来说说实体书吧。

《女儿的朋友》的封面设计是我喜欢的清爽简约风格,因为大量的留白更加衬托出了女主的一颦一笑,而萩原麻美的画风也摒弃了日漫一贯的美化符号,人物偏粗的线条和不协调的身材比例更加真实地还原了生活化场景。

外封是一张连图:

内封则是又单独画了各种场景下的古都形象:

好了,时隔多月终于是水了一篇书报,以后真的就是不定时更新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