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导演是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的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最初的职业是摄影师,在参与了皮兰德罗(PirandelloLuigi)和菲利波(De Filippo)的两出戏剧后开始涉足电影,这段工作经历也对他以后的电影风格形成有了很大影响。他不似安东尼奥尼的内敛含蓄,也不同于「美丽人生」导演罗贝托·贝尼尼的机智风趣,执导风格更加直白清晰。电影片长165分钟,但在观看过程中丝毫不会觉得看起来很无聊。影片从头到尾都在讲述海上钢琴师1900的一生,不过不是以他自己的口吻,而是通过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朋友迈克斯之口,来描述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天才钢琴师。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他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
直到影片最后,max极力劝说1900下船,这艘船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是时候退役了。然而,这时1900说出了一段让人深思的话:钢琴只有88个键,虽然她只有88个琴键,可是我却可以在这88个键上谱出无限乐章,当我望向陆地时,我看到的是一片没有止境的景象,没有尽头,没有彼岸,感觉就像拥有一座无限巨大琴键的钢琴,我无法弹奏她。
毫无疑问,影片中的钢琴师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之王,可以靠灌唱片赚取无数名利,但他同样藐视规则,拒绝上岸。只因看不见世界的尽头,害怕对陆地不可控的恐惧淹没了对音乐的掌控,因此,他宁愿选择牺牲爱情甚至生命。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直到后来我发现人的内心比海还深,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差异比天和地的相错都大。我才渐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ET,至少都曾经是ET。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如此千差万别,就像从宇宙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星球。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吃奶头的力度,我们尿裤子的姿势,都如此独立如此百花齐放。 我们曾经都很与众不同,鲜活跳跃。但是后来,我们被教育,被纠偏,被放入轨道。于是我们从一个个ET变成一群地球人。我们鲜活的面容淹没在人群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无分别。只有那些因缘巧合的,比如1900,侥幸(或者说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独立和ET本色,成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异类。 差异导致孤独。保存了差异性的ET在承受异样目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远超出凡人的孤独。凡人们如我们虽然也还都残留一些差异,但大致面貌八九不离十。我们失恋了后觉得痛苦比谁的都大,我们拥抱心爱的人自认比谁都幸福。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每个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不断重复,千篇一律。 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我们借助艺术寻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着眼泪互相慰藉,或者说,互相平衡(原来有人比我还惨啊,这下心里舒坦多了)。而被称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忧郁地注视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种。用他们ET的本能将那些交叉部分,提炼、放大、直抵内心。那些永远无法交叉的部分,则作为孤独的源头,令他们永远无法融入人群。他们只有躲在自己的轮船里,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孤独地活着,然后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