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参加了谢雪莲老师在“游园惊梦”组织的《正面管教》的线下读书分享会。分享时间是2个小时,时间虽短,但是也帮我们找到了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情绪。
今天的分享主题就是情绪。
谈到情绪,你可能想到昨天中午老师给你打电话说你孩子又如何上课不认真,插嘴、开小差,让你火冒三丈;
谈到情绪,你可能想到昨天晚上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怎样催促都无济于事;
谈到情绪,你可能想到今天早上起床火急火燎,河东狮吼的狂躁;
这些场景都是那么熟悉,而且每天都在上演,家长和孩子都不喜欢,但是似乎又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哪个父母不想做个和蔼可亲的家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莲老师的分享,看看有什么工具方法可以让我们这些苦恼的家长走出困惑。
1、先有觉知
新旧思维模式的对比图,让我们一眼就看出了,现在的我们正式处在原有思维模式的状态,当孩子惹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控制孩子,并且用严厉的斥责来实施我们的控制。
谈到这个主题的时候,老师问了我们现场妈妈(今天来的都是妈妈)一个问题,“有哪位家长经常接到老师的电话”。
这时有位妈妈立刻举起了手,无奈的说:“我经常接到老师的电话,我现在都害怕接到老师的电话,真想让老师打电话给我老公”。
这位妈妈的话语道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于是,谢老师让这位家长本色出演,同时再找一位妈妈扮演孩子。本色出演的妈妈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孩子一进门我们就开始责问孩子,“为什么今天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又接到老师的电话了”。此时的孩子听到妈妈的责备,满脸委屈。
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不到我们是何种情绪了,先发泄了再说。这种发泄和管教有用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我们的情绪,自己也无法控制,面对那个场景,哪个家长还可以做到和颜悦色?
确实,控制情绪真的是一件挑战很大的事情,人的情绪也就在7S之内发生,刚开始我们肯定做不到和颜悦色,但是我们先让自己有觉知,觉知到自己7S之内的情绪,感受自己的愤怒,感受孩子的压抑。
2、共情
“共情”这个词语我们经常听到,到底如何“共情”却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正面管教》中就告诉了我们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正面管教》1句话教你如何共情:
妈妈看得出来,你现在觉得很(生气),是因为(你不想把玩具给小明玩),我猜,你希望(小明在玩之前先经过你的同意)。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代替了我们的碎碎念,但是效果却非常好,因为孩子不仅知道父母关注到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个情绪,而且还懂得自己希望的方式。这样和善的父母又有哪个孩子可以抗拒。
3、关注什么造就什么
每当看到孩子撒谎或者胆小、逃避的时候,我们家长的无名之火就会熊熊燃烧。
殊不知孩子的这些行为都是我们平时父母的行为引发的结果。
你还记得孩子小测验没考好,谎称自己的卷子丢了的事情吗?当我们识破孩子的谎言后,我们极度愤怒,厉声斥责道:“成绩没考好就算了,怎么还撒起慌来了。”其实,这是孩子的自我保护的直接反应,你想想,当孩子第一次没考好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斥责,是打骂,还是侮辱?
人都是有自我保护的本能的,为了不被父母训斥、职责甚至打骂,孩子只能用撒谎来逃避惩罚。
父母的行为引发了孩子的行为。
逃避、推卸、撒谎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我们想看到的是承担、面对、想办法。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产生积极正向的行为呢?
平和:孩子考试不好,其实他自己已经很自责了(有的孩子很倔强,完全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但是内心是自责的),如果家长的语气态度这时又是强硬的,只能让孩子的自责更加强烈。
理解:考试不好或者犯了错误,固然孩子有做错的地方,但是这也不是孩子希望看到的,作为父母我们是否在平时示范了正确的行为规范,又或者耐心的帮助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所以,我们不要把目光总盯在孩子的问题上面,而是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引导孩子在优点上的积累和举一反三。
家长的话语就如同魔法一般,当你告诉孩子“你朗读的真好,深情并茂”,孩子就真的会越来越好,并且喜欢上朗读,进而喜欢上读书。当你告诉孩子“你真懒,每天回来就知道玩,都不知道写作业”,他真的每天都打游戏,不学习,会真的做给你看的。
分享结束了,但是我们家长的学习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先做到:有觉知——能共情——正面鼓励,一点点的从我们自己,当我们把孩子的情绪疏通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孩子会自己判断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