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5日星期三
第三章 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
全面认识世界
我们怎么样才能摆脱非此即彼思维方式的控制呢?怎样才是“全面地看待事物”,不是放弃那些曾有益于我们的、有辨别力的逻辑,而是去发展一个更广阔的、支持着优秀教学所依赖的联系能力的心智习性呢?
发现真理不是靠非此即彼地割裂世界,而是靠即此即彼拥抱世界,在一定的情况下,真理是表面对立事物的似非而是的联系。如果我们想认识那一真理,我们必须学会把对立事物作为整体来拥抱。如:好的教学来自自身认同而不是教学技术,但是,如果允许我的自身认同指引我完成一个完整的技巧,技巧能够帮助我更充分地表达我的自身认同。
一个人是健康的、完整的,他的头脑和心灵就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分离的,在教学中尊重这种对立的统一可能促使我们风完整。
当事物陷于分离
当我们分离了生活当中含义深刻的相对立实体中的任一方,实体双方本身都会变为没有生气的幽灵——我们也变得毫无生气。
我们把头脑和心灵分离,其结果是:头脑不知道如何去感知,而心灵不知道如何去思考。
我们把教与学分离,结果是:老师只说不听,学生只听不说。
辩证的思考需要我们接受与对立面相联系的世界观,以便我们能够清晰完整地看待世界。当我们整体地思考世界,我们在世界中开拓了生命力,也在我们的学生和自己身上开拓了生命力。
自我的局限和潜能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没有过这样的片段呢:第一天课上得很精彩,课堂氛围好、学生积极发言,从孩子们的眼神中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喜欢;而第二天的课上氛围却死气沉沉,有的甚至完全不听,聊天、做着自己的事情,无论用什么方法都难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这些时候,它总能让我变得愤怒和痛苦,有时甚至开始否定和怀疑自己。
书中说:在教学中经历的痛苦和顺利与学生共舞时感到的喜悦一样,都是自我活跃和完满的一种迹象。如果我记住了这简单而深刻的真理,我可能更靠近我的才能,更进一步远离了强压愤怒的状态,更可能以对我和我的学生双方都适合的方式教学。
悖论与教学设计
教学需要我们拥有比一般意识水平更高的意识水平——当我们被一种创造性的张力感染时,这种意识水平总会被提高。悖论就是这种张力的别称,是整体把握对立面的一种方式,是创造某种保持我们警觉的电荷。
作者提出了说明悖论原理如何有助于教学的六个设计:
1、这个空间应该既有界限又是开放的。
2、这个空间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的气氛。
3、这个空间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体的意见。
4、这个空间既尊重学生们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传统与纪律的“大故事”。
5、这个空间既支持独处,又随时有群体的资源支持。
6、这个空间应该沉默和争论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