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网友给我的留言说:现在二十七八岁甚至二十五六岁,父母就开始催婚,真的很烦,他们,甚至亲戚都在劝你结婚,但却没人愿意在你被婚姻所带来的苦难击溃时帮你。
是啊,我们的父母这一代,觉得人到这个年纪“成家立业”“传宗接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婚姻是首要的“人生大事”。
而这些词又总是会成为我们特别反感的词,如果只为“成家立业”“传宗接代”,既然是“人生大事”,催能催出来好的结果吗?催出来的婚姻,如果后来离婚了,谁又来负责,回过头来还不是自己舔舐张口。如果婚姻仅是这样,那我宁可不要结婚了。
说白了,婚姻,其实不过就是一种人际关系。它不是一种本能需求,和吃饭、喝水、呼吸不同,婚姻绝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我朋友小伊,在她二十八岁那年的某一天,她打电话告诉我说,她爸妈去算了日子,年底腊月初八结婚,我一时愣住了,毕竟在一个月前她才很伤心的告诉过我她和男朋友分手了,对这突如其来的喜讯,实在是有点蒙,她说老公是爸妈的朋友介绍的,公务员,人也特别靠谱,她要的不过是平平淡淡的幸福,而他可以给她,我从她的电话中都似乎能看到她即将走入婚姻殿堂的幸福表情。
可依然没过太久,我就得知她和他又分开了,原因却不得而知。
后来的她努力工作,不再抱怨生活,旅旅游,健健身,约几个朋友喝喝下午茶,很多空闲时间都给了爸妈。
有一年春节聚会,终于有空坐下来和她好好聊聊,她告诉我说她不再需要婚姻的加持,她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以前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围城,后来却缩了回去,这期间她尽力扮演一个好老婆,好儿媳,尽力去融入他们的生活里,但始终得提心吊胆的和公婆相处,得和老公慢慢磨合,再后来得用几乎所有的精力来抚养孩子,实在太累了,她不想因为婚姻失去了她自己。
似乎,也有她的道理,我见过太多的已婚女性,为了家庭舍弃职场、为了孩子离以前的好友渐行渐远,每天都忙碌于家庭。仿佛结婚确实是失去了自由,并且生活的质量随之降低。
可是,婚姻真的就不好吗?
那为什么参加婚礼时,我们会感动得默默流泪,为什么在看到伉俪情深的桥段时,我们总是抱有最诚挚的祝福。
其实,你我身边都不缺乏那种把婚姻经营得很好的朋友,他们互相扶持,互相鼓励,早上说早安,晚上道晚安,时常丢下孩子约个会,任何节日都互送对方小礼物,大家庭偶尔热热闹闹聚个会,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你看,婚姻明明可以让彼此越来越好。只是我们没有人对婚姻这个事情熟练,并且又不愿意花心思去学习。
其实,不管围城里还是围城外,要想过得好,我们都得努力、用心的去生活。一个不用心生活的人,我想,即使他单身,也未必过得好自己的生活。
所以,结不结婚,只是愿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