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深圳的气候渐已入冬,就连水龙头的水都带有严重的寒气,冰冷的刺透皮肤表层组织,触动静动脉刺激人的神经。可今年的我除了感受到寒冷以外,就是内心的狂热。有几样东西我混沌了20几年,终于弄清楚了。高兴谈不上,只是对一些旧有事物的重新定义。当然,我也不是什么学术论者,有些言论难免不够客观。现在我想尽可能一切的事物都趋于客观方面多些,这样也不会造成大家误认为我的主观言论是最终的结论,相反的我并不提倡这样的观念,我更多的是欣喜大家可以一起来研讨,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自己更立体的看待已知与未知的事物。
嗯,我生活20几年,很多事物都是今年才慢慢的明白,当然,这期间也少不了我的师傅给予我的指导还有我的专业导师对我职业和生活的解惑,在此我很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看到了现世的很多不同之处,留有存疑,但也不可否认这是他们的智慧。
一、我师傅曾对我说:任何时候要把善良放在第一位。那么什么是善良?
其实说句实话,我并不太清楚什么是善良。换言之,我明白的善良是从最初的孔孟之道习得的,那是上课时老师解答的注释。我曾经认为这就是唯一的答案,但是今天我必须承认这个注释很浅析,并不深入。至于为何不深入,我想应该跟当时的年纪还有阅历是有关系的。那个时候的自己还在读小学一年级,所以对“善良”并没有深入的认知。也因此,我把这份认知携带在自己身上,由最初的活泼开朗到容易感性到如今的“千仓百孔”。哈哈......是的,我不太愿意自己成熟起来, 因为成熟的肩膀承载很多责任。目前我还达不到这样的高认知,所以不太愿意用“成熟”装扮自己。
扯回来,什么是善良?我认为有一种行为很好的诠释这个词,就是当我看到街边上有流浪的人儿时,总会对他们的遭遇感到伤感,所以会以金钱或物质支援他们,希望他们不会活活饿死。嗯,很奇怪。这个行为我居然把它诠释成了善良,而且在我的生活里行走了20几年。现在,我可能只会把这个行为更多注释在同情这个词里,而不会让它游走在善良的世界里。我觉得真正的善良,应该是包容的基础。面对不公,面对损害自身利益的人与事都应该抱有这样的态度。之后才有可能让它转化为善良,善良等于原谅吗?我不知道,但是它们多少都有这层意思吧。在经历漫长的时间里,自己再与那些伤害自己的人与事接触之后才有资格去说自己善良。当然,善良是很高贵的品质。所以,要把这个品质体现出来并不容易,尤其是现代。
二、什么是好朋友?
嗯,跟上面提到的善良有同样的地方吧,我认为人与事只要对我好,哪怕是很小的方面我都认为他们崇尚“性本善”,可往往接触之后会给我造成与第一印象造成很大的反差。就像一辆外表很好看的车,做的椅子也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那么我没有理由不喜爱它。但当我真正去体验的时候,我会发现这辆车的耗油性很大,这会增加我的成本。所以对此,我可能会容易产生反差现象。
所以,好朋友是什么?我觉得真正的好朋友并不会存在什么互惠互利原则,当然合作共赢是基础的思想。但更多的一般是不带有任何目的就单纯做朋友这样的初衷,才有极大可能成为朋友。就是拥有符合现代的价值观与拥有共同目标,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才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好朋友。但如果一开始就脱离了互相帮助和互相鼓励,那么最终也会渐行渐远。以前,我倒觉得很可惜。因为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付出了相同的精力,别人我不知道,至少在交友方面我是抱有很单纯的心态去结交,可对方一旦不符合这个标准,那自己的精力就是白白浪费了,我感到伤感。伤感的原因是:原来他并不是我想象的或者并不符合成为好朋友的条件,但自己在这个过程里是真诚的付出的,结果并不是那么友好。
所以,我现在明白了这些基础条件就不会去真的在意与自己擦身而过的是敌是友。因为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你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很孤独吗?因为真正能走进自己内心的人,是因为他真的足够这个资本去成为自己的朋友。
三、什么是自我认知?
我认为这个还蛮重要的吧。如果没有充足的科学知识作为支撑,很难做到自我认知的积累。而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我个人是觉得太局限了,其实我们可以活在过去、现在、未来。但请不要误会我说的这句话,不是倡导大家都活在过去,而是我们有能力去选择看过去或当下或未来。看到就是知道过去的自己是怎么样的;现在就是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未来就是自己已经有向往的生活方式和大部分被什么东西消耗。而不是让自己处于过去之中,走不出来;也不是让自己就真的完全活在当下,看不清目前的自己;也不会是大量畅想不切实际的未来。因为任何一件事都是基于现实的嘛,不可能脱离它。如果真的要脱离,那你就是第二个安徒生,可能真的会创造出属于你的童话故事。
关于这些问题,我自认为自己早早的就明了,可实际上我还是没有真弄懂它,现在知道也不晚。人生有很多可能,我真的不愿意局限自己,希望你们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