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要善于接受批评 | 资治通鉴
公元前一七年,汉成帝时期,黄河决口,淹没三十一县,官民房屋受损四万余所。同年,广汉郡,即今四川省梓潼县,发生农民起义,人数高达一万人。起义队伍冲击官府,州县官府无力镇压,请求中央支援。后来,调集了三万多人的队伍,耗时一个多月,才将起义平反。
这是一个动荡的、多灾的年份。而作为天子的汉成帝,此时又在干什么呢?想着如何才能够让一个绝色女子赵飞燕,成为自己的皇后。
一、入狱
公元前一六年,汉成帝力排众议,将赵飞燕的父亲赵临,封为成阳侯。此时的赵飞燕还不是皇后,只是一个受到宠爱的女子,汉成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因还得从赵飞燕的身世说起。赵飞燕这个名字,就很有典故。史书上说她善于歌舞,身轻如燕,所以称之为飞燕。赵飞燕年少时候被父母遗弃,只能到宫内当宫女。因为歌舞出色,被汉成帝看重。汉成帝着了迷,于是便想着要废掉当时的赵皇后,立赵飞燕为后。
但是,这件事情遭到了很多反对,特别是皇太后都看不下去了。太后认为,赵飞燕出身太差了,就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宫女,凭什么能够当皇后呢?要知道,皇后,是母仪天下的。
汉成帝非常机智,找准时机把赵飞燕的父亲封侯,这下子就堵住了大家的口了。父亲是成阳侯,那么赵飞燕的出身,就是响当当的。汉成帝在这方面,脑子转得还是非常快的。
汉成帝的一系列操作,让当时的谏大夫刘辅看不下去了。谏大夫,就是专门对皇宫的事情做出评价的。刘辅,也是皇室宗亲。看到汉成帝一步一步在作死的边缘试探,刘辅忍无可忍,直接上了一封奏折给汉成帝,奏折中把他和赵飞燕两个人都骂了一顿。
刘辅认为,皇帝你整天就知道纵情声色,毫无节制,把精力都放在赵飞燕这样卑贱的女子身上,怪不得没有后代。这放在现代,相当于骂人生孩子没屁眼。接着,刘辅又把赵飞燕骂了一顿,说她这样卑微的女子,对国家毫无建树,怎么能够母仪天下?
不仅把他们俩给骂了,还把那些阿谀奉承的官员都给骂了一遍,说他们只知道拍马屁,从不会制止皇帝的错误行为,不敢说真话。
刘辅认为,皇帝你真是木头脑袋,到处天灾人祸你不处理,只会躲在皇宫里面享受,对上天不知畏惧,对百姓不知惭愧,简直就是“腐木不可以为柱;人婢不可以为主”。
刘辅的话,说得非常重,根本没把汉成帝当成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刘辅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我们知道,刘辅是皇室后人,对于汉成帝即位后的一系列做法都看在眼里。他深知,如果再让他这么折腾下去,整个汉朝不得废了?那么到时候他这个宗亲,不也得跟着遭殃?
所以,他才会冒死上书,就是希望一剑封喉,彻底敲醒汉成帝,希望把这棵朽木给雕一雕。但是,刘辅没有想到,他在雕朽木的时候,朽木直接砸下来,还差点把他给砸死。
汉成帝看到奏折之后,内心又羞愧,又暴怒,直接让人把刘辅抓起来,关在掖庭秘狱。掖庭,是一个专门居住嫔妃妇人的地方。而秘狱,则是秘密监狱。汉成帝不想这件丑闻被他人知道,因此果断出手,找一个隐蔽的地方把这个大嘴巴关起来。当然,在汉成帝看来,刘辅最好是死在秘狱里面,那么这件丑闻就不会有人知道了。
二、拯救
刘辅被捕的消息,并没有如汉成帝所愿没有人知道,而是全朝廷都知道了。大臣们议论纷纷,一时间鹤唳风声。四位大臣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联合上书给汉成帝,要求汉成帝说明刘辅为什么入狱。
这封上书的内容,也是相当精彩,从侧面抨击了汉成帝,又声援了刘辅,救了刘辅一命。
首先,大家认为,刘辅之所以能够把提拔为谏大夫,说明他是有能力的,说话是有道理的。但是,突然之间被逮捕,而且也没有任何的说明,皇帝你是不是做得有点过分了?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话。大家认为,刘辅是你皇帝亲自面试的,现在又什么理由都不说就把人家给抓了,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乱来吗?
接着,又为刘辅做了开脱,认为刘辅是从乡下来的,不知道朝廷的规矩,所以才会触犯龙颜。大家认为,如果是刘辅犯了小错误,那么皇帝你打碎牙齿往肚子里面吞就好了。如果是犯了大错误,那么就得给大家一个说法了,同时交给廷尉处理,这样才能够服众。
道理说清楚了之后,大家又开始恐吓皇帝了。奏折上写着,现在到处都是异常天象,天灾人祸,就说明皇帝你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老天不满意了。这时候应该广开门路,而不是随意处罚大臣。要是大家看到你随随便便就提拔一个官员,又随随便便就惩罚官员,那谁还敢来做官?
这一次上书,连哄带骂,又把汉成帝给喷了一顿。汉成帝没有办法,迫于压力,将刘辅转移到正式的监狱,免除死罪,充当苦力三年。
这两封奏折的语气,都是非常重的。从这两封奏折,也可以看出官僚阶层的态度。一方面,是大家对于汉成帝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一方面,也希望汉成帝能够醒悟过来,做点好事,给汉朝续续命。否则,这栋大厦一旦倒了,谁都别想有好果子吃。
而作为皇帝的身边人,外戚阶层则是哑口不言。在他们看来,天下大乱,他们才能够汲取更大的利益。皇帝整天享受才是最符合他们目标的。
三、批评
那么,汉成帝为什么被人这么看不起呢?官僚阶层的上书当中,有一句话就说明了。“窃见刘辅前以县令求见,擢为谏大夫,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当圣心者,故得拔至于此;旬月之间,收下秘狱。”
这句话的意思是,刘辅必定是有能力的,才能够被提拔为谏大夫,但是突然之间,就被抓起来,一句解释的话也没有。
这就好比,今天才面试了一个人,说他能力很好。但是没过几天,就把人家给开除了。这说明,面试的人能力不行,看错人了。而看错人,就势必会导致朝令夕改。就好像《大话西游》里面一句很出名的台词:“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
我们再看赵飞燕的父亲赵临。赵临是做了什么工作,或者是展现了什么能力吗?没有。单单因为赵飞燕,就封了侯。
《管子》中讲到,要想管理好天下,就要做到“见其可也,喜之有征。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赏罚信于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赏罚要有信。一个没有功劳的人却身处高位,享受高官厚爵,这让那些兢兢业业的人怎么想?
这也难怪,整个官僚阶层会联合起来上书给汉成帝。这说明他们觉得不公平,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还不如别人生个漂亮的,会讨好皇帝的女子。在《人民的名义》中,就讲到一些干部,会讨好领导,会给领导送钱,因此就升官发财。这让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干部,心里能公平吗?
汉成帝没有威望,也是来源与此。
《六韬》中讲过,“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汉成帝封了赵临为侯,非但没有让三军震之,也没有让万人悦之,反而搞得大家非常不满意,赏罚无信,无道,自然就没有了威望。
从批评的角度来看,汉成帝的做法也是非常不好的。下属看到领导做错事了,本着劝谏领导的本意,向领导做出了批评,没想到领导大发雷霆。这让其他的下属,以后还怎么敢讲真话?
而没有人敢讲真话,势必会导致整个组织都充斥着蝇营狗苟,阿谀奉承的风气。领导听不到真话,就做不出正确的决策,权力就会被滥用。而百姓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又会造成动荡,那么整个组织就如同危楼一样,摇摇欲坠。
汉成帝看到刘辅的上书之后,第一时间没有想到改正,而是想着要掩盖,甚至是杀人灭口。如果不是官僚阶层的集体上书,刘辅根本就无法活下来。
毛主席认为,要接受他人的批评,也要进行自我批评。因此,在多次整顿中,要求干部开民主生活会,进行自我批评,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要接受下属、百姓的监督、批评。
无产阶级为什么能够推翻资产阶级?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最善于自我革命,自我批评。他们敢于面对现实,面对自我的不足,甚至还会嘲笑自己的初次企图的不彻底性、弱点和不适当的地方。
而接受了整个社会的监督之后,自然也能够快速地、清晰地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而资产阶级则是沉醉在自我的成绩当中无法自拔,甚至于迷失了自我的方向,成为了不成长、腐朽的阶级。
【触类旁通】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公众号:稽圣
ID:jishengwh
进行关注并订阅所有文章,欢迎转发、在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