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的确如此,30年的职业生涯,让我从一个害羞懵懂的小先生磨练成一个自信从容的老先生。
回顾三十年的工作简历,不难发现我还是一个挺执着的人,一直坚持做着一份平凡而伟大的学前教育工作。这让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感动于自己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能坚持30年勿忘初心,且依然充满着工作热情,如今也许我真的领悟了稻盛和夫说的话:恋爱中的人再辛苦也不觉得苦,要学会和工作谈恋爱,你的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和自己的工作谈恋爱确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我也曾彷徨过,我也遇到过职业倦怠期,也有几次可以改行的机会,但生于教师世家的我,在纠结犹豫时被根植于内心的使命感,让我坚持下来,甘于奉献的教师世家的优秀教师们的榜样力量激励着我一路前行,随着自己的不断成长,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职业,无论世俗如何评价教育,都不会改变我的教育情怀,若有来生我还会选择这份看似清贫但能让我内心富足的工作。
我的从教三十年,既是个人成长的三十年,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三十年。学前教育的发展给了我不断学习成长的机会,我的学习成长故事也见证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当我闭目静坐时,回想起我的从教三十年,脑海里的故事就像放电影一样,一下子跳了出来。从第一天上班到现在,在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发生,这些故事的经历都是我的财富,我现在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也是一次理财的过程。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我的从教三十年,最近一直困扰着我,一会儿想写的内容要对大家有借鉴意义,一会儿又想尽可能的 把能回忆的故事都还原出来,想了很长时间,迟迟无法落笔,最后还是用我的一贯书写方式,先写再说,心手相连的记录自己的内心世纪,用最朴实的方式——大白话,记录我的从教三十年,哪怕是碎片化的故事描述,对我来说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接下来的文字不一定很有逻辑,但我一定能保证真实,我随我一起走进我的从教三十年。
值此从教三十年之际,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小目标,即整理从教三十年来的教育故事,仅以此篇献给和我一样,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同行们。
我的从教三十载(1988—2018)如下图:
搬砖
1988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幼师班的我,被全县一刀切的政策,分到了家乡的中心幼儿园工作。
当时包分配的政策和现在考编双向选择的政策不一样,包分配就是爱你没商量,但保证有岗位,双向选择给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但也有了更多的参与竞争的压力。
上班第一天,我接到了园里分配的第一项工作任务,下午每人搬砖两个垛子,每人除草一块田。
一开始领到任务吓了一跳,原来做老师还要搬砖和除草,加之我从小是个独生子女,这些体力劳动实践少,不是我的强项,确实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力所能及的任务。要强的我又不想因不按时完成任务在同事面前丢脸。
灵活的大脑总会派上用场。那次我用了求助亲友的办法,顺利地完成了园领导布置的任务。
记得那天正好大伯家有喜事,来了很多熟悉的小伙伴,我把小伙伴们一起带到幼儿园,在小伙伴们的帮助下,像蚂蚁搬豆一样,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像搬砖、除草、抬粪等劳动在三十年的工作中,我也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从第一次的吃惊到习以为常。幼儿园里的吃喝拉撒所有的日常生活都是我们的工作内容,原来不会的劳动一样一样都学会了,还越做越好,越做越有兴趣。
记得大忙季节,我们还自发组织互助组,到同事家帮忙割麦插秧。
有一次晚上回来时,一群人骑着自行车,在黑夜里行走,大家没有一点害怕的感觉,虽然外面一片漆黑,可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快乐和光明。
只有一个手电筒,全凭彼此的信任,第一个人在前面带路,遇到情况就喊一下后面的人,像击鼓传花一样。
一会儿喊:注意啊!前面有个水塘儿;一会儿喊:前面要转弯啦!后面的人闻声一个接一个的把指令传给后面的每一个人。
就这样一次黑夜里的结伴同行,足已成为我们一辈子难忘的记忆,这样的彼此信任让我们结下了一辈子的姐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