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说说我的朋友吧
标题是随便写的,我也没有想要写的主题,只是想到朋友,那就说一下我的朋友们吧!
朋友最初的建立是在小学,因为家在农村,小学离家也不远,五分钟步行就到。所谓的朋友是同班同学,也是隔壁领居家的小孩。
我们不光上学能见到,放学了也能见面,上下学的路上也是形影不离。好像挨得太近了也不好,小孩子的友谊是拉帮结派的。
今天我不和你玩了,冷战一段时间,明天又一起在田间地头和男孩子风吹野跑的疯玩。冷战的时候,我一个人也能熬住,一个人自己玩。一个人上下学。
但当有橄榄枝抛向我时,我也不会拒绝一起交朋友的机会,毕竞小孩子心智,还是渴望玩伴的。但也不强求,我好像从小就这样顺其自然惯了。
所以在初中,远离熟的小伙伴时,面对环境的陌生。我倒宁愿一个人独来独住,但这也不是说我拒绝去交朋友,只是对人保持有距离。我也在留给自己的安全感里安稳度过一段时间。
大概是我在农村长大的厚重朴实感让我对城里女孩印象总是不太好。我总觉得她们亮丽的外表下藏着透明的虚伪与不真实。
我不愿意为了交朋友而去附和她们,与其不如说是讨好吧!
或许这份强忍着的自尊大多是来源于心里的不自信与自卑心理。我总觉得,不要这么累地去迎合别人。
我太懒了,不想去这么交朋友。还有就是,我也不是很真诚地想去交朋友。
最终还是懒吧!一段感情也好,一份友谊也罢,我懒于去维系付出,我是觉得真的正朋友用不着我处心积虑地讨好。
也不用刻意地去找话题聊天,朋友之间不应该是这么累的,也许几个月甚至小半年不联系,但突然间唠上了,也没觉得有多尴还是觉得如往常一般放忪自然。
这样,我有了一个朋友,男孩子。我和女孩总玩不到一起去。我也不知道为啥,总觉得女孩子太麻烦了。所以我总是不和女孩玩。
即使,我的同桌是女孩,我也希望着下一次换座位不要和女孩碰上。我的初中和高中就这样在我的扭捏下,别脚度过。
就只认识了一个朋友。到今天,刚好有十年了!
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呀!虽然现在我们还是一样,偶而的联系,但彼此都还是在的,只不过身为男孩子的他,赚钱的紧迫感这样的现实点据了他大部分时间。
从学校到社会的时间段总是默不作声地一点一点撕扯着在学校就认识的我们。
大学就是最好的例子了。距离社会的时间段更近一些,浮世间,一回头就是分别。有些人毕业了就是最后一面。
如果不是刻意地见面,就真的是再也见到到的那种。
所以在上大学初期,我也是没朋友的。每天日常联系的大多都是高中朋友间的问候,而我也依旧保持着交友的距离感。
但总有音外碰撞上,和明明大佬成了天天联系的朋友。我很珍惜这份我大学间的陪伴,所以我有时候真的不太敢过分热情地去回应。
我不知道怎样去做好这份维系,这大概就是没有爱的能力,学不会爱于被爱的惨淡说的就是我。
这不光表现在朋友身上,就是我最亲近的父母,哥哥。我也总保持着我的边界感,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但我希望这份爱总应该是让人底到放松的,而不是沉重得透不过气。
这就让原本恐惧爱的我,一次一次觉得家里呼吸太沉闷了,我总想逃离。靖哥说我没有朋友,我也知道我没有朋友。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能结婚了,估计连伴娘都找不到。想想还要有伴娘,那不结婚似乎也挺好的!把懒贯彻到底了。
很多时候感觉我骨子里就个淡漠的人,有时候会担心好朋友太靠近我,会处理不了那种被需要的感觉。
我会逃避气不适应,但又希望朋友需要我,希望自己在朋友那里有份量,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这是讨好心理,会不造应朋友对你的好,总觉得这不是我应得的。
我不喜欢太近的关系,但是又渴望拥有一种亲密关系,不需要太复杂,温和而有力量。曾经我一直以为我有很强的边界感。
但我发现这只不过是我的伪装,假装自己很酷。但这只是接受不了别人从自己的生活里离的表现。
有的人已经被我们遗忘,而有的人深刻地留在心里。就像玛雅悄然出现在A.J的书店里,改变了他的生活,也许就是这么的促不及防和始料未及。
但生命紧紧相依,爱与被爱的能力,让人变得无懈可击。
我想,我总是无意间被爱的那一个。我的那些朋友们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和爱的细节了。谢谢,曾出现在我生命里的那些可爱的你们!
你的小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