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个90后的潮汕小伙的创业故事,让我开始思考,性格对人生的影响。
小伙高中毕业就没有继续读书了,因为他读不进书,脑子里整天想的是赚钱,毕竟他们那里有经商的基因,大家都热衷于经商。
他梦想着自己创业,帮助家里改善困难,第一次创业是做烘焙食品,第二次创业是做高档月饼,都创业失败了,累积欠债七十多万。
但是他并没有崩溃到一蹶不振,还是心存梦想,于是又努力上路了,最终他还清了欠款,而且开出了自己的小店。
这个励志小伙的故事,让我想到任正非的一句话:清华北大,不如胆大。
每次看到这样的创业故事,我都在想自己算是比较胆小、谨慎的人了,不敢去尝试、不敢去创业,总是怕这怕那,最后不了了之。
我也因为性格的原因失去很多,很多事情本可以去做,但是都没有做,本可以去学,但是都没有去学。
我的性格让我容易不自信、犹豫不决、拖延,很多时间、机会都是从我手中溜走。
后来我渐渐明白,人生其实就像是写代码,增、删、改、查,不断审视自己,把自己的性格缺陷给弥补完全。
所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可是到底修正到什么程度呢?遇到事情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首先,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你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脚步,如果都基于大量的“学习”之后作出的,那么“正确”的概率会比你脑袋空空做决定时,大得多。
其次,目标感很重要,就是你到底想要什么?每次做决定先想想这个问题,不管是多大的选择,哪怕是选择晚上吃什么?选择下一刻干什么?
这个问题很容易有误区,是我长期体会得到的,那就是“我很想要,但是我做不到啊”。
就拿想减肥的人来说,晚上吃完饭,还要顺便来一份薯条、可乐,因为这样舒服。
但你要是问他,他一定说想要好身材、想要健康的身体,但回头他还是以前的选择,那就说明它的目标是短暂的快乐,而不是健康、苗条的身体,所以他在骗自己。
总有人说:我知道薯条可乐不好,但是我忍不住,管不住自己的嘴。
但如果有人说,你每天晚上不吃薯条可乐这些东西,我给你一亿,你愿不愿意?
我估计很多人能做到,所以说到底还是想不想的问题,或者说你到底有多想?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你选那个?
所以,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并下定决心,之后想办法去突破困难。
那有了目标之后,我们该怎么去做到呢?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做法,真的没法去判断吗??
其实在做事方面,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把方法告诉了我们,道家讲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是什么?其实是自然规律,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应“自然规律”,但是如果要总结,其实就一个字“度”。
以我的学习、理解,道家就讲了一个字:“度”。
做任何事、下任何决定,它都有它的“度”,话该不该说?事该不该做?能拿捏好度,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一切事没有应该不应该,合理就好、适度就好。
还是拿薯条可乐来说,真的是毒药吗,一点都不能碰吗?问题是你想要减肥,但是又自制力差,你碰它做什么?
但如果你身体很好、自制力很好,偶尔吃一次,体验一下,也没啥不行吧,我觉得。
所以,我想要跟你分享我的一个感悟,那就是掌握好自己的度。根据自己的目标、自己以往的经历、表现,去把握好度,做好人生的每一个选择。
人生就是一个个选择累积起来的,但关键是我们很难判断自己做的选择对不对,或者控制不住自己。
我自己就是这样,性格方面有问题,阻碍了我的进步,那我需要拿自己改造改造,让自己多做对的选择、正确的选择。
所以当我意识到这些,我觉得不需要太着急,人生很长,有很多时间可以去学习、改变。
那具体怎么把握好度呢?怎么去改造自己呢?简单来说,就是你要先知道合理的“度”在哪里,那就是你的目标。
比如我以前,性格是不愿与人打交道,那我知道我要去多与人交流,作出改变。
如果你整天都忙着与人打交道,那你可以思考下,自己啥时候应该一个人呆呆、静静思考一些事情?
比如我以前,做事有时缺乏耐心,那我在遇到问题、困难的时候,就会提醒自己再想想办法,再坚持坚持。
如果你以前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有耐心、很努力,那你就要思考:什么样的情况下得歇歇,什么时候你可以休息下。
比如我以前,胆子比较小,那我就应该胆子大点,放开心态去接纳更多有用的东西,去做更多值得去做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自己一直都很开放、胆子很大、有时候容易莽撞,你可以想想是不是可以谨慎点?什么情况下要谨慎点。
总之,每个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处于两个极端之间,中间都有一个度,每个人都应该基于自己以往的表现,找好自己的度。
毕竟你以前的做法好不好,有没有效果,效果到达什么程度?你心里是应该很清楚的。
说来说去,我想说的就一个字“度”,任何事情逃不开这个字。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我是<喻乐成长日记>,每天反思自己的生活,总结经验、教训,分享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