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始降温了,今天走在大街上,突然就想起了年初时的景象。
疫情爆发的时候,大家都尽量呆在家里不出门,小区的大门也全部关闭,仅留了一个与物业最近的大门还开着,进出小区要带着身份证和出门证,测量体温,那时候虽然有些不习惯,但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也都非常配合。
二月初跑了一趟超市,那次出门最大的感触就是——萧条。明明是过年,却几乎看不到人影,公交车开过,里面也几乎都是空的。
活到三十岁,也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景象。
2020年,大环境很不顺利,但对我自己来说是飞速成长的一年。
2020年能够数字化的“成就”:
→ 年初计划阅读100本书,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了75本,实际看完了83本。
→ 在樊登读书APP听书70本(不算重复的),兰心大学人物传记10本。
→ 《从排版开始做计划》系列打卡视频一年全勤,除了清明节那天全网禁止娱乐我没有发之外,其他每天定时发布,当然清明节那一天的排版之后一天也补发了。
→ 参加了18场线下活动,包括分享会、读书会和各种活动。
→ 每天5:30早起,打卡175天。
→ 坚持背诵国学经典《大学》,并以默写方式练字,打卡122天。
→ 每天输出一篇文章,日更打卡63天。
→ 输出了472个视频,包括打卡视频和vlog视频。
回想起来,能够作为数字化输出的内容,似乎也只有那么些了,不过对于我自己对来说,成长并不单单只有这一些。
其实我在每天日更的过程中,也是经常在梳理自己这一年的收获,经常提到的就是阅读和做计划手帐,有一些记录下来的数据虽然能让自己回顾的时候更加直观,但是背后的那些收获也实在无法完全表达出来,如果真的要细细写来,我可以写出一本书。
我以前是个非常丧的人,看待人生特别消极,对自己也非常苛刻,总是觉得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刚才写上面那些总结回顾的时候,我趁机又翻看了一二月份的手帐记录,那时候的“今日总结”里写的最多的,差不多就是“我今天又是XX没完成”“我怎么又XXX了”之类的自我批评;到了五六月份,“今日总结”里写的基本上就是“今天XX没完成,是因为XX的原因,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改进”之类的反思……人的心态大概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改变的。
我甚至发现,一二月份的手帐,我每天写的内容只有几句话,分配好的排版都写不满,但是到了后来,每个版块记录的内容都越来越多,甚至因为写不下不得不简写。
从一个不喜欢做记录的人,慢慢地就成了一个要记录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越来越能够发现生活中的亮点,就在这么一点点的记录当中,我从一个满是负能量的人,变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朋友每次见到我都说“你现在的状态很好”。
内心安定,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面对事情积极寻找切入点进行解决,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想办法解决,和拖延症、懒癌分了手,行动力杠杠的。
以前身边的人都说“三十而立”,该成家了,事业该稳定了,不需要瞎折腾了。但是我却觉得,如果不能跳出舒适圈,仅仅窝在那一小方世界里,终究是要被被淘汰的。以前工作稳定,思想却落后;现在虽然创业还没稳定下来,但思想却慢慢跟上了“潮流”。
过去觉得生活太亏待自己,现在发现不过是自己亏待了自己。年龄不该是限制自己的理由,想做什么,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