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掉进了自己挖的“坑”



单位安总让我写一篇“家风”故事,想来想去,我们家也没有明确的“家风”,有的只是父母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勤俭、诚信、善良、乐于付出......这些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共有品质。

但是如果要我继续向下传,作为个体感悟、作为家庭传承,我还会向孩子们强调: “只要全力以赴,我们的能力总是出乎我们的想象!”,换一句更给力、更加积极的心理暗示,就是:“只要我们全力以赴,便没有什么不可能!”

两年前,女儿中考时成绩并不理想,或者给个面子:发挥不正常,考入射中普通班。对于小升初时,在700名新生中,以入学摸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外国语学校的她来说,是个莫大的打击。

那个假期,父女俩在一起,反思。

“莹莹,爸爸有责任,平时对你学习关心不足,全扔给你妈了。潜意识里,还一直以为你成绩好,不需要关心!”

“老爸,我每次晚自习回来,不是见你看电视,就是听到你房间里‘斗地主’的游戏声音;双休日放假半天,你都跟同事打牌去了,从不问我学习。”

啊,我一时汗颜、无言以对,原来自己的生活一直在女儿的关注之中。

“嗯嗯,以前爸爸确实做的不好。高中才开始,一切都来得及。以后爸爸也不玩了,陪你、和你一起学习,我们互相加油!爸爸也订个目标:在你高中期间,发表一篇文章,怎么样?”

我后来想,当时为什么会突然说出这个点来,大概是写文章对自己来说,实在是太难,在潜意思中盘旋了五百年。

“不,你发表一篇小说,我就信服你!”

“好!”我不加思索,“就发表一篇小说,不过,你也要在班级最少保持前三名。”

“行!”

实际第二天,我就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后悔了。写作对于自己,实在比登天还难。

小学与中学,每到作文课,我都苦恼不堪、抓耳挠腮:写什么呢?睡觉、吃饭、上学、放学......,家与学校两点一线,每日都在重复的“流水线”上运转,单调乏味,有什么好写的。每次作文,都是拖了又拖,最后万不得已,硬凑了一通,交差。

好在中学时的一段学习经历告诉我:只要自己全力付出,就真的没有什么不可能。

那次高一期末考,四门“红灯”,全班倒数第一。回家时,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只说是两门。暑期二哥用摩托送我到学校补考。我说:“哥,你先回吧,我考过后,还要去同学家玩玩!”补考要两天。

这次补考,对其实内心要强的我,打击实在太大。高二开始,立即全身投入学习。上课认真听记,下课就立即整理。中午、晚上吃饭前,先理顺所有笔记。晚自习一到宿舍,就开始回味一天的学习所得,洗脚、上床、直至进入梦乡。结果,高二第一次期中考,就进入前三名。

那次经历,对我以后的人生影响实在太大。但,这次要写小说,对“写作”不知是何物的我,无异于天方夜谭,真的也能成吗?

从那次约定后,我也开始逐步改变自己。一方面和女儿在一起学习,上学后,每天接送; 另一方面把手机里、电脑里的游戏全部删了,到图书馆办个借书证,双休日也不再与同事们出去打牌了。

改变以前的习惯有时很难。比如游戏,常常是今天删了,第二天又装了回去。读书与写作,本不是自己的兴趣,既无聊又不好玩,而且,往往是成年累月不见效果。有时也懊悔,跟女儿那么认真干嘛?怎么就那么冲动,给自己挖这么大一个“坑”。

但是,女儿不仅把我要写小说的事告诉同学,还告诉楼上的邻居周老师。周老师是初三语文老师,我们两家孩子是同校同级,有时会拼车。一次在楼下碰到周老师带她们回来,下车闲聊时,对孩子们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写小说。女儿回:“我爸爸也准备写小说呢!”我估计,一定把周老师吓了一大跳。

每过一段时期,她还会问我:“老爸,怎么没见你写小说呢,你怎么光说不写!”

“正在准备、正在准备,写小说,哪是说写就写的!我们约定的期限不是还早吗?”

看来女儿是十分地认真,我也不敢马虎了,毕竟对女儿以后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很大的影响。

1

射中每个年级大概有20多个班,分普通班、二个强化班、一个精品班。当然,这是我们家长的一致划分,学校不对外。女儿高二时,上了精品班。我也开始了文字写作的摸索,感觉小说创作离自己还很远。

一开始我在博客上写,总是在自己有感觉的时候才动笔,主要是生活、读书的随笔。一个月能有一两篇就不错了,而且字数也少,四、五百字后就感到无话可说、无字可写。离小说创作还差十万八千里,怎么突破这个局?

2

看了很多写作的文章,大家一致的观点是:多读多写。

为了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磨砺自己的意志,我先从名人传记看起,比如《诺贝尔女性获奖者传》、《我们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然后是世界名著,接着是名家的创作经验,比如《百年孤独》、《写作这回事》......

在女儿高一期间,有一次,在朋友圈里,看到同事小燕分享的一篇公众号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别是公众号“有书共读”。那一段时间,对有关“读书”的公众号特别敏感。立即关注,研究一番。

“有书共读”通过网友投票选书(一般都是各类书的经典)、书籍精华拆分、语音领读、发表读书笔记等形式,降低读书难度、激发读书兴趣;大家每周共读一本书,抵抗惰性。

我觉得真是太好了,感觉很适合自己。自从那时起,我就一直跟随“有书”到现在。不过,最近一段时期,开始走向“创意写作”主题阅读。

3

去年九月份,一次在寻找手机上的写作应用时,发现“简书”(一个优质的创作平台、社区)很适合自己,立即下载使用,放弃了新浪博客。又凑巧看到简友格格的一篇文章,写到她参加“好报”写作班(以下简称“好报”)学习信息。立即发简信询问。

之前我也一直想找一个适合初学者的写作班,一直未果。加入若干“写作”QQ群,基本是广告一片。格格很快给我回信,互加了好友,并向我推荐了“好报”。

“好报”主要鼓励大家多写,养成写作习惯;每天自由写500字以上,随便写什么都可以;一月一期,超过三次未缴作业,踢出写作群,学费(98元)不退。

我坚持了两期,每天500字以上。这段时间,也是我普通写作的突破期,以随笔、读书笔记为主。

4

不间断地读写、思考,确实给我的写作能力带来无形地提高:思路更宽阔、也更容易表达。

有时候我也会在学生家长、老师群中发一些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接女儿时,她在车上告诉我,班主任语文汤老师今天喊她:“你爸爸文笔很好,你要向他学习。”

我在其他群中也有类似经历,只是想,如果对女儿今后的人生产生正面影响,便是我最大的收获!

5

想想这近一年,对自己来说,写作上的收获还是蛮大的。

从去年九月份开始,登录“简书”,截止目前,已在简书上发表文章149篇,19万字。其中也有多篇文章被编辑推荐到首页,或被其他大号引用。


……

6

因为与女儿有约,文学创作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梗”,我总要去实现。这两年我尝试过诗歌创作,比如前年写过《我的农行我的家》,作为单位文艺汇演用的;也尝试过小说,比如年初写的《一般人享受不到》,收在简书“短篇小说”专栏。但一直未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下一段时期,大概会进入主题阅读写作阶段。

两年多一晃过去了,这段时期摒弃了很多习惯,开拓了自己原以为不可能的读书、写作能力。读了一百多本书,写了二十多万字;申请了自己的公众号,开通了“原创”功能。


今天女儿同学沈颖爸,在学生家长群中发图片,离高考还有286天,也是我和女儿约定的日期。但无论结果如何,最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若干年后,谁能说我不会成为作家呢?

20170825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