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信誉构成了人之间、单位之间、商品交易之间的双方自觉自愿的反复交往,消费者甚至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来延续这种关系。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从小父母老师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更不可以欺骗别人。
最近家里因为卖树而失信于人,事情是这样的,前些日子村里的经纪,领了个收树的看了看我家两亩树林给一万五。父亲自己要价一万七,最后成交收了两千元的押金。
我下班回家后和父母说,也没打听一下怎么这么急就卖了,其实我也不知道市场行情。农村人只知道安稳老实的种地,哪里知道市场价格呢,也只是估摸着要价。父亲说可以了,以往才卖一万四呢,这是他要的价,人家还不给这个钱呢。看到父母很知足的样子,我也没多说,也觉得可以了。
得有半个月收树的一直没来伐,近日村里另有树贩在伐树,父亲正好遇到,他们给出价两万四,与前者差了七千元。父亲反悔了,因为差的太多,自然不想卖给前面的人了。
找村里的经纪退押金,对方说要赔给他两千元才行,当时虽没有说明,但人家给押金自然是行业规则了。父亲也不想赔这两千元,怕村里人笑话,只愿意赔一千。没商议下来,退不了押金就没法卖树。
一连几天父亲心情都不太好,也许懊悔自己要价太低又拿了押金,碍于面子又不想赔两千元。
这些树都九年了,前几年又特别干旱,每到春天都干的落叶,父亲都是晚上浇树,一年要浇许多次,可谓付出了许多辛苦,自然想卖个高价,可一万七又是自己要的。所以心情应该是很纠结。
我说实在不行赔他两千,咱还赚五千呢,父亲说赔他一千就不少,我也理解,不是钱的事,怕传出去让村里人笑话,白白浪费两千元。我相信后一个收树的出价一万九,父亲自然也就不会反悔了。
事情就这样拖着,前者不同意赔一千元,后者也不能伐树,惹得我很气愤,甚至都准备要干架了。
从信用的角度来说,我家是失信了,只能怪自己要价太低,不知行情。
可是养了九年的树,被收树的三言两语就得给他两千元,自然也不甘心。
最后第二个收树的说最近降价了,又给价两万二,村里的经纪也给退了押金,总算把树卖了。其实第二个收树的给了经纪两千元,如此我家树还是少卖了两千元,但父亲保住了面子,一次失信就这样结束了。
有时不是钱的事,还有面子,不是失信的事,是有点被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