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东西方用香文化之差距,其中也提到了西方香水,那有人就会问,那中国人历史上就没用过香水?当然用过,只不过比较晚,也没有象西方成为主流!
五代时,就有好利商人将阿拉伯地区蔷薇露,也就是早期香水,带入中国。因香气浓郁被一部分上层人士喜欢。
美人晓镜玉妆台,
仙掌承来傅粉腮。
莹彻琉璃瓶外影,
闻香不待蜡封开。
宋*虞俦《广东漕王侨卿寄蔷薇露因用韵》
本诗作者虞俦虞大人,字寿光,南宋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兵部侍郎,一位清官。为了王侨卿赠送的蔷薇露而赋诗一首。从另一角度看,是用玻璃瓶装的,透明的。代着异域风情的花露在达官贵人之间,也是个稀罕玩意!
此时的花露虽装在瓶中,可香气特别浓郁,张扬。活跃的芳香分子,总是飘荡在外,真有未见其人,已听其声!
那时的人刚开始以为蔷薇露是晨起长期采集蔷薇花上露水制成。后来随着阿拉伯蒸馏技术传到广州地区,才知道是采蔷薇花蒸汽为水,屡采屡蒸,积而为香。故广州那时也以素馨花或茉莉花蒸制,香气差了几个档,达不到原来那种香透彻徹闻数十步,洒人衣袂,经数十日不歇也!
话又说回来,虽然本地产的,味道差些,但用的场合,就多了不少。一来女性用来浴后饰身,二来可以入酒、调味,制作美食时也可加入。《红楼梦》中就用木樨香露、玫瑰香露夏日兑凉水,代茶饮!
明清时期,我国还依旧从阿拉伯地区进口香水,名字叫古剌水(音译)。到了民国的花露水无论从原材料,还是香气,更不是那么回事了。
一瓶小香水,历史还真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