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上,我妹给我发来她的两张照片。
照片一:坐在椅子上的她,浓浓的文艺女青年气息。披肩的卷发下是精致的面容。白色的耳塞别在发丛中的耳朵上,神情惬意而自得。 乍一看,有几分网红的潜质。
说明:放假前,在学校的样子。
照片二:还是我妹。大红的棉袄,蓬松凌乱的头发扎了个低马尾,脸色暗淡无光泽。45度上扬的头掩盖不住松弛的双下巴。
说明:放假后,在家里。
看到第二张照片的时候,我表示惊呆了。我怀疑我有一个假的妹妹。回家不到半个月,她已经自甘堕落不修边幅到不忍直视的地步。
我发了一连串冒汗的表情过去。她则以哈哈大笑神情回我。我不得不感叹:家真是制造丑女无敌的摇篮,是一个适合“堕落”的好去处。
两张强烈的反差照,让我不禁想起了这两年来网上流行的这段话:
过年了,城市里的 Linda,Mary ,Vivian ,George,Michael,Justin纷纷挤上了火车,陆陆续续地回到家乡,做回了桂芳、翠花、秀兰、大强、二饼、狗剩,大丫和二妮...
城里的Linda ,Mary 还是George,Michael只因为回了趟家就变成了翠花、秀兰和大强、狗剩。代表我们身份的称呼从洋气时尚变得土里土气仅仅是城乡差距吗?
当然不是,我们还是小孩时就开始被家里人、邻里一声声用乳名叫唤着。于是我们开始懂得乳名就是我们的名片。而这一切,当我们离开家乡,穿梭在瞬息万变的大城市里,那些最早给了我们身份的乳名和昵称就变得不为人知。
乳名,是家乡的味道,是亲人的呼唤。
-02-
今天腊月二十六,阳光很好,趁着大好天气我有了出门走走的念头。临近年关的乡镇人来人往,异常热闹。路过车站的时候,总是看着一拨拨的人提着大包小包从长途客车里走出来,他们大多看起来疲惫,风尘仆仆的样子。是的,他们是在外务工的返乡者。
刚下车的那一刻,一个中年妇女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她下意识地捋了捋凌乱的头发,听见在路口呼唤她的亲人后,脸上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拿起笨重的行李,脸上露出喜悦的微笑趔趔趄趄的走向她的亲人。
人群中,是那一声亲切的呼唤,是那熟悉的称谓让那位疲惫的大姐忘记了暂时的劳累。这一幕,就像是冬日里的太阳,温暖着归家的游子。
前几天,邻居家的读小学的小侄女问我:还有多少天才到年?我说:还有一个星期呀!她摊开手掌,认真地数了数然后问我是五天还是七天?我知道她真正想知道的是还有多少天,她外出打工的妈妈才会回来。因为她的奶奶告诉她,妈妈在电话里头说过几天回家了。 她可高兴地逢人就说她的妈妈还有多少多少天就回家了。
可是小女孩不知道几天是什么概念,问了很多遍奶奶后终于得到一个答案:她的妈妈会在年前的第四天回到家!她开始一天天地盼,一天天地数。
-03-
上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我找出班级家长联系手册,一个个地打电话或者发信息给班里学生们的家长向他们汇报自己的孩子半个学期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
学校没有布置这项任务,可我知道是班里的学生百分之九十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一年回家一两次。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情况了解得少之又少。他们的父母因为生计不得已缺席了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刻。
在反映到个别比较调皮一点的学生的情况,有些父母已经泣不成声,几多心酸和无奈。上有老,下有小、读书不多的他们如果只是在家守着几分薄田也只是勉强填饱肚子。背井离乡,远离亲人而寄人篱下也实属无奈。
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我能做的只是教会他们心怀感恩、珍惜眼前。仅此而已!此刻,很多外出打工者回家了。庞大的返乡人员里,有我的亲人,有我学生的家长、有我的朋友。他们一定很喜欢回家的感觉吧!
-04-
过年了,有单身的说不想被催婚,家就不回了。有的说,还没有做出任何成就,没脸回家;有的说交通太拥挤,回家难;也有的说,工作忙无法抽身..不回家的理由也许有千千万万个,回家的理由只有一个:因为爱和期待!
回家吧,我们是父母眼中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我们是孩子眼中伟岸的超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算没有衣锦,攒足路费,卸下城里的疲惫和盔甲,还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