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榜样,相信榜样的力量
——观看《榜样7》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再结合榜样6和榜样7都有平凡教育工作者的榜样,也折射出党对教育的关注。
看了《榜样7》印象最深的一是张玉滚,二是武大靖,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教育坚守与教育规律。
一、张玉滚
张玉滚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挑书扁担,一担就是21年。这让我看到了他对教育的坚守与坚持。他一直践行着老校长的那句“用砖头垒个灶台最多用十年八年,教给孩子们知识,他们受用一辈子。”他的践行更体现出了教育的传承,为了传承好教书育人的使命,更为让孩子们获得知识,走出大山再回来建设家乡。他不但自己坚守,还将自己的妻子“忽悠”到了学校,成为孩子们的生活老师,照顾孩子们一日饮食。甚至为了全村孩子,付出9个月大孩子的生命。
作为老师能够在边远乡村学校为孩子们“担书”传递知识是对大山孩子们的“宠爱”,更是为改变大山,肩负着的教育使命坚定了他的信念。
作为教师没有爱心、没有奉献是教不好书更育不好人,只有心中有爱,对学校的爱,对孩子的爱,才会倾心付出。
正因为有了无数张校长这样具有奉献精神的老师,才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有了无数张校长这样具有奉献精神的老师,才让“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有了可能。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深受鼓舞,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榜样,靠近榜样,在教育战线上尽心尽责不辱使命。
二、武大靖
武大靖2010年11月进入了国家队。他是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在主持人现场采访武大靖时他说短道速滑让他更自信,从他的言语中也透露出了教育的规律。
学习的道路上只有自己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有学习的内驱力,才会主动坚持学习,那内驱力怎么来?除了兴趣以外,更能激发内驱力的,那就是成就感,如果武大靖在训练中收获不到成就感。可能他也很难在伤痛折磨的情况下坚持训练,更不可能顶着巨大的压力夺取短道速滑的冠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不断的搭建平台,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就感,相信孩子们终会找到自己成长的目标与路径。
怎样搭建平台?这就是每一位教师执教过程中的智慧。
(一)比如使用小技巧
使用小技巧让课堂变变样,打破以往传统沉寂的课堂,让孩子们爱上老师更爱上学习。
课前的小游戏、非固定的小组组合模式,律动操等小技巧的使用。当孩子们学累了,带着孩子们一起做做律动操、做做小游戏仅仅只是几秒钟,或者几分钟,但带来的效果可能是出乎意料的。
(二)再比如善用表扬
教师要在表扬上下功夫,分层次分批次的设定学习目标,让不同的孩子通过学习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当孩子们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及时的给予表扬,这也能给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在学习中让孩子获得选择权,孩子更愿意完成既定目标,也更容易达到既定目标,受到老师的表扬。当然我们所谓的选择权不是选择学习和不学习,而是选择学习的方式,选择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选择,也是把选择权放给孩子。
当然我们教育的孩子最终将成为社会的大多数,也许并不一定是拔尖人才,但在不断体验成就感中成长的他们一定能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榜样,靠近榜样,更要相信榜样的力量,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学习榜样,靠近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