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世界上最“重”的货币:一块大石头能娶媳妇买豪宅
文/温斯特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关于雅浦岛人的石币
我们对于货币的成见和不理性的执念。
先从一个故事开始,南太平洋上有一个叫"雅浦岛"的小岛,它是加罗林群岛中的一岛,实际上严格地说,这个面积只有100平方公里出头的小岛也是一个群岛。
它是由珊瑚礁连接的几个更小的岛屿组成,它的位置在新几内亚以北,在菲律宾和关岛接近中间点的地方。
这个小岛之所以大大的出名,是因为岛民使用一种特殊的钱币——石币。
雅浦岛地理位置
这种石币不是把石头磨成我们熟知的硬币大小的尺寸随身携带,准确的说是大石头磨盘。
现存的石币直接从一码到12码不等,最小的直径也有30公分、大的直径可以到数米,重达数吨。
很多石币的中间有一个圆孔,为的是插入木杆,必要的时候可以搬运。
这个小岛的居民有5-6千人,并不出产金属,就用石头作为货币材料。
这种大如磨盘的石轮,当地的语言叫fei,就是和汉语"费用"的"费"发音很接近。
"费"的材料石灰岩也不是岛上原产的,而是从数百海里外的帕劳岛上切割下来再运回雅浦岛的。
雅浦岛全貌
石币的尺寸越大、质地越好,它所代表的价值就越高。
假如运输它的过程中,还发生了值得称道的故事,比如是岛上某位有名的水手把它带回来的,还会增加它的价值——同样尺寸的石币假如只能买一头猪,假如它和某个名人沾了边,背后有故事,就能溢价买两头猪了。
如果岛民交易的数额不是很大,交易完结后可以由家人或朋友,用一根抬杆穿进石币中间的孔,把它抬走。
如果是房屋和土地买卖,就要用到重达几吨的超大石币,交易结束就不抬走,只要在上面作一个记号,表示所有权已经转移就行。
列于一间茅草屋前的大石币
雅浦岛人原始的生活形态里蕴含着先进的思想
当地人的生活形态虽然原始,但是已经有了贫富和阶级观念,从一家人拥有石币的多少、尺寸大小和石材质地,就能评判一家人的富裕程度,衡量其在社区中所享有的地位。
可是当地首富的家里并没有大石币的身影,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家的祖先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灰石,想把它运回岛上,可是归途中发生了海上险情,大石币不得已被丢入海底,可是因为有人做见证,大家仍然认可他家是岛上的首富。
1966年美国人拍摄的雅浦岛当地居民照片
雅浦岛的故事之所以被人们所知,是因为1899年德国人买下了这个小岛,美国探险家威廉·亨利·福内斯(William Henry Fumess III)访问了这个小岛,呆了两个月,留下了一份详尽的报告。
这份报告在1910年发表之后,就默默无闻地躺在档案馆里,又过了5年赫赫有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担任英国财政部长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案例,他非常感慨雅浦岛人对于货币的理解,这个故事才广为人知。
今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人也习惯用美元交易,不再搬运大石磨盘了,连自己祖先加工石币的知识都遗忘了,所以石币现今只是作为遗迹和景观摆在那里。
1966年美国人拍摄的雅浦岛当地居民照片
可能有朋友曾经听说过这个故事,所有评论的共识之处在于:石币像所有货币一样是一种记账符号,具备了这种功能。同时它很直接地反映出了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只要大家都认可,就可以用某样东西作为交易的媒价,哪怕这个东西是一块躺在海里的、重达几吨的大石头也行。
只要它是一个可以用数量表达的符号,就可以用它来给所有的货品计价,就成了"钱"。
也许您还听到的这样的意见:石币代表着货币发展的某种不完全的形态;
是货币在起源时期的标本。
而这部分意见是我所不太赞同的。
当地居民正肩扛着一块石币
雅浦岛大石磨是人类历史中一种极其奇葩的货币,很少有和它相似的案例。
说它代表着人类货币发展的某种不完全的形态,潜台词之一是说它和今天我们所熟悉货币的是可相比的,当然在完成交易的功能上是可相比,但我认为雅浦岛的居民其实是创造了一种它不同于已知货币形态的一种全新货币。
潜台词之二是说它原始、在文明序列上处于较低阶段,但恰恰相反,它包含有相当先进的思想,超出了所谓文明社会对"钱"的许多成见和迷思。
如今依旧可以看到留存于岛上的巨大石币
为什么说它"先进"?
先说它是一种不同于我们已知形态的一种全新货币,这里的意思当然不是说它特殊在用石头做材料。
而是说雅浦岛居民在选择币材时,体现了独特的智慧。
我们已知的货币发展史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商品货币,二是信用货币。
商品货币的意思是:被拿来当钱使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一项商品。
比如在美国黄金产量比较少的时代,很多地区拿烟草当钱使,若干磅烟草可以换到一匹马。
中国历史上很多时代粮食、布帛本身就有货币职能。
汉代的时候就算铜钱已经普遍流通,官员的工资(俸禄)仍然以多少石粮食来计算,丞相是"金印紫绶,秩俸万石",可见粮食是当时很保值的商品,所以以它作为给官员发工资的计价单位。
金、银既是钱,也是商品,可用于制做器具、装饰品。
这是商品货币。
大石币甚至在区块链数字货币领域还被研究过
而信用货币是一种较高级的形态,它不以任何贵重金属为基础,也不能直接兑换成金币、银币,它就是由某种权威担保的流通工具,它只是一张纸上印着一个数字,代表着一定的购买力,大家都认账就行。
在电子货币时代,连这张纸都不用了,只要一个数字代表的购买力就行,只要在数字前面加上一个不同的符号,$、¥就表示不同的货币了。
国家担保的信用,就主权信用货币,是当今最主要的信用货币形态。
雅浦岛上的大石磨,它既非商品货币、也非信用货币。
当地女子身着盛装参加宴会
因为岛民没有发展出银行、政府这类复杂的社会组织形态,当然谈不上发行信用货币,石磨是个信用符号但不是信用货币。
如果是使用商品作为货币,以岛民所处的文明阶段来说,应该是选用鱼干、火腿一类的更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当成交换媒体更合适才对,哪怕是用贝壳,也是具有某种装饰的特殊使用价值。
可为什么会选用这种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又傻大憨粗没啥美感的大石磨呢?
这里反而凸显了一种很独特的智慧,石磨避免了信用和商品货币各自的弊端。
遗忘在深山老林中的大石币
石磨避免了信用和商品货币各自的弊端
首先购买力以石磨的尺寸、石材质地为担保,看得见摸得着,不受任何社会组织的控制,就不存在谁掌握货币发行权,通过超发货币从别人手里搜刮财富的问题。
其次是它解决了千古以来困扰人们的货币防伪问题。
纸币时代有假钞,在使用金、银的时代,也有人把铅镀一层金冒充黄金,而大石磨没有伪造的可能。
同时它动辄上百公斤、成吨的,尺寸超大又难以移动、偷盗的难度极大,偷了也藏不住,把它打碎了吧又失去了原来的价值,这种货币设计几乎杜绝了因钱而起意的犯罪。
又因为大石磨本身不是商品,因此也避免了商品产量自身的变动而造成的价值波动。
一名当地少女和身后的大石币
尽管可能有人从外岛采来一块大石头,相当于增加了货币投放,有通货膨胀了。
但是以岛民所处的文明阶段,为开采、运输这块大石头就有巨大的付出,为制造这点通货膨胀付出的成本就高得不可思议,也足以打消了大部分人为了发财去别的岛开采石头的念想。
所以大石头又是一种天然抗通胀的货币。
因此雅浦岛石币可以说是人类经济史上最为奇葩的货币——没有之一。
1966年美国人拍摄的雅浦岛当地居民照片
它同时克服了商品货币、信用货币的弊端当然是有特殊条件的,就是小岛寡民、技术条件落后,无法大量开采、运输石材。
同时交易活动不活跃、也不复杂。要是商业发达,交易繁多,马上就会遇到通货不足的困境,可能就无法再使用大石磨当货币了。
货币主义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有个感慨,如果文明意味着跋山涉水去开采金矿,又经过长途运输,再费尽心思放进地库;而雅浦岛堆放在露天的、甚至沉在海底的石头都能被认可有货币的价值,你很难说哪种文明更先进。
一栋别墅和它面前的大石币
所谓文明世界的人对待金钱的观念,其实比起雅浦岛的原始村民,有更多的执念和不理性。
有人认为比特币这类电子货币与雅浦岛石币相比,认为原始和现代在这里有个奇妙交汇。
因为它们都直接切中货币就是信用符号这个本质,而且都不受一个中央权力的控制。
遗留下来的巨大石币
但我认为两者有很本质的区别,因为石币仍然是一种有实物为支撑的信用,它的购买力是建立在人们对石材的尺寸和质地的直观辨识,不容易衍生诈骗和投机。
我们能从雅浦岛的原始村落学到什么呢?
我们是否也能找到那种既不受某种中央权力控制的、又能被直观辨识价值的、又能天然抗通胀、又能天然防伪防盗防欺诈的东西作为货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