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理解别人,在被别人理解,简而言之就是相互理解,互换角度思考,而在此之前,应该先学会移情聆听,不随意给他人自己所想的建议,首先是知彼,然后才是解已。
番外:
昨天休息,去望京帮忙,一天下来脚后跟有些疼,干脆启动摩天体式舒缓一下,属于后勤,就像小蜜蜂飞来跑去,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虽比不上谈单的销售的伙伴们辛苦,也是极累的,五点的时候胃病犯了,疼的蹲在那,红姐看到让我先回去,旁边的姐姐帮我端来一杯热开水,心里暖暖的,突然觉得没有那么累了,缓了一会,继续跑到前面帮忙,到八点多人渐渐少了,就先回去了。大家都很辛苦,却没有人抱怨,吸取了满满的正能量。
回宿舍之后,梳洗之后快速进入睡眠,生物钟到了加上有些累,抱着手机开着简书,就这么睡着了,感觉自己毅力太差,不能有下次。
红姐第二天给我带的胃药,突然想哭,心里暖暖的,感恩,生命中美好的人,感谢遇见大家。
知彼解已,做一个高质量的倾听者
很多人都会犯的一个毛病 “ 自传式回应” 随便一个话头接过来,都能谈自己半个小时,或者用自己的价值观、对事情的有限认知,轻易地给出建议,还不允许你插话,在你试图打断的时候不停的抢话, 预计掌握整个话语的主导权,最初的倾诉者反而变成了倾听者,这样是让人郁闷的,久而久之人际关系就会变的越来越紧张。
当然也会存在你理解别人,别人不一定会理解你,这种人不算极少,也占一半,我遇到过很多,但后来都失去联系了,留下来的都是能量场相似。
所以 “自传式回应” 就是把自己放在沟通的中心,是阻碍自己听,阻碍自己理解别人的病,得治。
为什么现在互联网么发达,大家可以视频通话,也可以语言通话,还是有一些比较亲密的朋友会选择偶尔聚会,一起逛街吃饭喝杯咖啡。
因为你要了解对方,你能更近的知道她想的是什么,什么是开玩笑的,呼应他的情绪,站在对方的情绪上思考,从而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先去了解别人,然后在寻求别人被别人理解,理解别人,是重要的态度,聆听别人,是重要的技能。
有时候特别急躁的时候,我会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就是对的,我没有错为什么要认错,我对某人多好多好为什么她还责怪,其实,转过观点,谁对谁错重要吧,争来争去有意义吗?你对别人的好是别人要想的还是你强加的,都思考和衡量,我们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