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共产党。就像一句歌词里所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这个新中国最伟大的领袖,或者说第一个领袖毛泽东就是本文章的主要人物。
也许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毛爷爷”都是从在新年红包里,收到的百元大钞上认识的。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带来了巨大的奉献,为此,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领袖青少年时代发生了什么事吧!
大清光绪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这个地方是一个十分穷乡僻壤的小村子。1893年的华夏大地可谓是千疮百孔,被外国列强已经欺压了无数次,这一年好不容易得到停歇,全国上下都为了最高统治者慈禧的60岁大寿做准备。而紧接着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摧毁了这位老佛爷的寿诞,结局大家都是知道的大清再一次败给了日本,并在1895年签下了《马关条约》。
在此之后孙文离开了香港来到了夏威夷创办了兴中会,维新派虽然有一定的作为,但是也只存在了百日,也在此同时,新中国的其他建国工程,周恩来、刘少奇、以及朱德都在同时诞生。虽然这一切对毛泽东还颇为遥远,因为这只是在他小时候发生的事情。而在一开始毛泽东要面对的是他父亲毛顺生。
毛顺生是一个固执的地主,同时也是农民之中的精英。对于毛泽东的控制欲也很强。经常在别人以及亲戚面前打击毛泽东,在毛泽东八岁时,父亲为了让他学习一点知识,懂点字,于是将它送去了私塾读书。可此时的毛泽东真的愿意去吗?
虽然毛泽东在那时候没学到几个真本领,但是学会了认字,并且特别喜欢读书,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把别的书加在课本当中偷偷地读。紧接着,在他13岁那年为父亲所迫,他辍学回家为父亲开始记账,而毛泽东也经常在干活的艰辛之下,只要有时间就读书在他读到《盛世危言》这类的著作。一本小册子中所论述的“呜呼,中国将亡矣!”令毛泽东印象深刻深,同时也影响着毛泽东的未来。
直到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为了管教倔强的毛泽东,毛顺生为他找了一个年长四岁的女人当老婆。和毛泽东并不喜欢这样的约束,那他该何去何从呢?还是否要听从父亲的安排?
作为一个农民父亲给了他学习的机会,二,毛泽东也获得了很多的发展,以及父亲严苛的管教。但毛泽东不想对父亲严苛的管教所束缚,她想成为一只翱翔于天际之上的雄鹰。
最后毛泽东离开了韶山冲,17岁的,他向亲戚们借了很多的钱,读了新事的东山高等小学堂,从此走出了大山汇入了时代的浪潮。在这个地方毛泽东打开了一扇认知,中国与世界的全新窗口,并接触到了许多康有为梁启超这些维新派的社会改良思想。
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到了报纸。是有关革命党创立的《民立报》,同时,毛泽东也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政论文章,还剪了辫子,并且把自己同学的辫子也都剪了,可见革命的思想已经在毛泽东的心中掀起了波澜,仿佛毛泽东已经有了自己的志向。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毛泽东也随之参了军。
然而只当了半年兵,对革命的满腔热情化为尘土,幻想中的光荣与伟大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他甚至连战场都没有上过。那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呢?
继续当兵革命,对于毛泽东来说,似乎已经无法在自己一直看好的革命事业融为一体,因为现在的革命并没有像毛泽东想象的那样。于是,毛泽东意识到自己的幼稚,他决定放弃当兵的生涯继续去学习来巩固自身。当回到学校后,毛泽东便开始继续的深造。
而且当时,报纸上刊登的学校广告可谓是五花八门,有警察专业的学校有肥皂的学校,还有政法专业的学校,学习商业的学校,以及省立第一中学。报考哪一所学校呢?这些问题让毛泽东心理犯了难。很多人都会觉得他要么就是学习政法,在以后能够做一名比较有政治立场的人,或是学商业赚钱?还是当警察保护百姓以及城市的治安?还是去学习造肥皂清洗这个藏污纳垢的中国?还是去省立第一中学学习更先进的知识?
而毛泽东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把每个学校都尝试了一遍,但是都不如他自己的意愿。眼看光花这些报名费以及学费就将自己的钱花的差不多了,钱包马上就要空空了。于是,毛泽东决定在图书馆里读书,一整天几乎都泡在图书馆里。等他父亲发现毛泽东不再上学,于是便断了他的财路。半年之后,毛泽东看到省立师范学校在招生,因为学费也很便宜,毛泽东也在此时通过老师的不断教导之下学习到了很多的新知识,也会写了文章。并且认识了很多著名的人。
毛泽东特别喜欢读陈独秀先生的杂志《新青年》,此外,毛泽东发表了自己第一篇著论《体育之研究》,他本人也是这个助论的实践者,同时,毛泽东也在这时候毕业。此时的他去人才济济的北京有希望吗?
当时的北京正在搞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来到北京很难立足通过自己老师由李大钊的关系来到了北大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月薪八个大洋。
而此时,我国的北方邻国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因为在北京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毛泽东的一口湖南话,而只有他的上司,李大钊经常和他一起讨论知识。所以毛泽东也参加了李大钊的俄国十月革命讨论小组。但在1919年,毛泽东也再也在北京呆不下去了,因为这里并没有他的舞台,所以毛泽东要去寻找自己寻的出路。
当时的毛泽东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回到湖南,因为在湖南毛泽东有着比较出名的名誉。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和当年的许多学生一样去远赴法国勤工俭学。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并没有前去法国勤工俭学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学不会法语?还是路途遥远,想家?其实都不是。
虽然去法国有许多困难,但能搞清楚先进的革命理念与文化,但可能法国的这些先进理念并不符合与中国。第一点,法国这些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思想与文化肯定会有一些著作,而这些著作毛泽东都可以在中文看到各种的译文,他便可以很快获取到国外的知识。第二点,在国内利于研究自己的国家,并且能够再和西方做出对比。第三点,在中国做事离不开中国这个地方。对自己的国家都不了解,怎么去救国呢?毛泽东曾经自己说过“我觉得我对我自己的国家了解还不,把我的时间花在中国会有更多的益处。”出去也是为了回来,为了改变。最后,毛泽东选择了放弃出国进修。
在1919年的5月4日,毛泽东回到湖南不久,五四运动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这简直是强权战胜了公理!直到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𩂯、陆宗舆、章宗祥。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 30多名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面对中国人民的正义抗争,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这种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艾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好消息传到湖南,毛泽东该做些什么呢?
中国之落后,受列强欺凌根源,即在国家权力为各地大大小小救军阀的把持。湖南督军张敬尧本性十分贪婪作风野蛮,行动无能,连别的只顾争权夺为连年征战的其他军阀都说他不是人。
为此,毛泽东创办了《湘江评论》,以其雄辩有力,通俗易懂,让很多长沙当地的人了解到当时的情况。但是后来被张敬尧强行查封,毛泽东等创办报纸的人也被威胁生命。眼看湖南局势紧张,毛泽东四处寻找,可救湖南的方法。在新的军阀,赵恒惕统治之后,因为自己的老师总关怀,他毛泽东有了相当多的地位和收入,并且又创办了一个新思想书刊的文化书社,定与老师的女儿杨开会,结婚成家。但此时的长沙局势又陷入了动荡之中,湖南又还了新的统治者。毛泽东的生活也随之发生改变。
此时的毛泽东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先看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社会基本形态,分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而现在民国的这个社会基本形态统治者正是这些军阀而被统治者正是资产阶级或者无产阶级。而这些资产阶级的革命也正是民国最初孙中山所发出的革命,但显而易见失败了。对,出卖国家利益换取列强的支持,对内则残酷剥削压榨百姓,全然不顾人民的死活。若在一个良性社会遭此列强欺凌,像李鸿章那些掌管食物的大臣都会发出洋务运动。
在毛泽东研究的马克思主义里,马克思认为劳动人民只寄望于资产阶级的,需要劳动人民自己当家做,共享生产,资料和政权。彻底改变人民群众被剥削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压迫的格局,既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当毛泽东看到这一思想的产生,就想到了,如今中国如何实现这样的局面?
若没有组织,民众也只能看到眼前生活与利益的一盘散沙。但着相五四运动那样通过宣传,将人们唤醒在他们改变当牛做马的命运的道理,竟然让他们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坚持斗争,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获得更大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不仅证明马克思主义这条道路是可行的,而且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个有利的外援。
也因为这些,无私运动之后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这其中,陈独秀与李大钊的介绍也让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国际共产主义的全体也让中国的共产主义开始发展,并在上海陈独秀最先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有了这些基础,由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选派代表,商讨组建一个跨地域的全国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将个体的力量变为集体的力量,向最开始孙中山将全国的革命党组织起来一样,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
为何一定要组建政党呢?
共产主义是极为艰难的事情,若没有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体系为骨干、坚强领导,就很难将革命组织起来。
只要入了党成为党员,就要在群众中起到先锋带头的作用,要,只要党在革命就在,这是一项伟大的,入党也是一个延期庄严的承诺。
于是在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主要负责记录,在会议进行第六次时,因为军阀们的追捕,导致会议中断。
之后代表们来到嘉兴南湖,开完最后一次会议,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为其奋斗目标。
自此,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也告一段落。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期,和我们有很多的不同。他自己选择了自己的人生,走了自己想要的路线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不断地去试错、去改正。他不会一贯地去听从和自己不相同的观点,他也不想背别人,束缚自己这颗自由的命运。他想要革命,这个革命就是自己的心之所向。这个志向也是像王阳明那样做到了“知行合一”。因为这便是他心里想要的,也是他最想完成的。
或许毛泽东在父亲的安排下,已经成为那个地主,结婚生子,在大房子里读着书,过着一些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他就是因为读了这些书,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达到了自己的想要。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