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赏诗词品历史】,欢迎关注,领取更多惊喜福利!
李世民文韬武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气度不凡。他之所以能够开创“贞观之治”,不仅仅因为自己的雄才大略,更因为他手下有一帮能臣战将。
李世民治国理政颇有方法,但其实他除了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一生留下了九十多首诗词,几乎每一首都有他对人生、官场、生活的细腻感悟。
这样的作品对于一个帝王而言是难能可贵的,而我们也确实能够从他的诗词当中学习和领悟到不少为人处世的技巧与智慧。比如下面这首《赐房玄龄》就让人读来茅塞顿开!
赐房玄龄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但是当我们读懂李世民的深意的时候,就不仅仅会去感叹他的贤能与胸怀,更为自己庆幸从这首诗当中学到了无比珍贵的处世哲学。
很多朋友都知道李世民无论是南征北战还是统领江山的时候,他的手下都聚集了无数仁人志士,而在文臣谋士中要数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大臣最为出众,他们也最受李世民的器重和赏识。
在《旧唐书》的记载当中,李世民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是这样说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意思就是说我们需要时常从历史和他人的行为当中去反思自己,这样不仅可以明白岁月更迭的道理,也可以坦然面对人生得失。
其实这段话就是当年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留下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也就是说李世民将魏征作为检讨自己行为的一面镜子,当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就少了一面镜子,多了犯错的可能,这让他悲痛不已。这段话不仅仅是对魏征人生价值的充分肯定,也展示出李世民珍惜人才的一面。
作为万人之上的帝王,他的手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他还能够俯下身去倾听手下人的意见,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也正是这种开明贤能的作风让他成就了千古伟业。
相比于魏征,房玄龄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以及现实贡献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震惊天下的“玄武门之变”就是房玄龄主要策划的,所以他也是李世民掌权的首要功臣之一,颇受李世民信任。
在这首《赐房玄龄》的诗词中,李世民希望房玄龄能够帮助他发掘人才,培养国家栋梁,言辞恳切,态度真诚,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李世民那种热切地盼望与希冀。
当年李世民招贤纳士,麾下聚集了房玄龄等“十八学士”,为他征战夺权、统治天下出谋划策。对于房玄龄的贡献,李世民看在眼里,在心中也是充满感激,觉得他为国分忧奔波劳碌,丝毫没有休息的时间。
这种体恤下属的胸怀或许正是他人心所向的关键原因之一。可是只做到这里还远远不能满足李世民的要求,天未破晓,李世民就已经打开城门,欢迎天下的英雄豪杰都能够前来投奔,而贤明的宰相早就已经在“西园”等候迎接了。
李世民爱才惜才,所以他能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而成就一番宏图霸业。从房玄龄来看,他精于谋略,而杜如晦刚毅果敢,被后人并称为“房谋杜断”,他们和李世民一起被后人尊为明君贤臣的典范。如果不是李世民将这些人发掘并一步步提拔,或许他们就有可能湮没在历史的风尘当中,也就不可能开创唐朝盛世了。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单打独斗几乎很难成功,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就更需要有一帮能够辅助你的人才,大家取长补短、各司其职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李世民这种识人用人的本领呢?或许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读他的传记,从他丰富而传奇的人生经历中找寻答案。李世民一生平定窦建德、王世充等无数叛乱,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消灭东突厥,征服高句丽,重创吐谷浑,开疆拓土,劝课农桑等等,有太多经典事迹值得我们了解和反思。
如果你也想提高自身能力、学习发现人才和驾驭人才的本领,那么《李世民全传》这本传记是你不应该错过的。我现在每天晚上都会读一读,那些惊险刺激的场景和充满智慧的事件让我颇为震撼,也更加看清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发展方向,对识人用人有了更多心得体会。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