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已去春风暖,兔年乍来喜气浓!时间过的好快,又是一年春节到,今天是大年三十,早上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醒,看看窗外,天还没有亮,一看手机,还不到六点钟,这些人也太早了吧!想着再睡会,可是鞭炮声此起彼伏,再无睡意。那震耳欲聋的声音一下子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小时候,那些零零碎碎的关于年的记忆……
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一放寒假,就扳着指头算,那时候,年是那身盼望已久的新衣服;是可以随心所欲吃的瓜子糖果;是那几张崭新的毛毛角角的压岁钱;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的热情;是那几串满院子里噼里啪啦响的鞭炮;是跟着大人走亲访友时的嬉笑打闹!那时候,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没有现在丰盛的年夜饭,也没有稀奇古怪的玩具,可是年味很重;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微信,也没有互联网,可是亲情很浓!
记忆中,妈妈从腊月初就开始忙活了,先是要推磨(那时候的没有现成的面粉,吃的面都是需要用自己家里种的麦子,拿去磨面的作坊里加工的)妈妈说,过年招待客人要准备白面馍馍,所以都是选上等的精品麦子,用簸箕簸掉里面的尘土和麦衣,再用清水淘洗掉里面的泥沙(那时候没有收割机,都是自己打碾 所以会有很多杂质)晾干以后再拉到很远的地方去磨,因为磨面的人很多,所以妈妈总会5点左右就起床,叫上姐姐和哥哥帮忙装到架子车上(爸爸那时候在基层上班,很少回来,家里的体力活主要靠妈妈)黑乎乎的我和妈妈就出发了,妈妈在前面拉,我在后面推。虽然正值隆冬时节,但每次到磨坊,我们两个都是满头大汗,等到磨好面,已经日上竿头了,和妈妈再把面拉回去,早就累的精疲力尽,饥肠辘辘了,好在姐姐和哥哥已经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狼吞虎咽的填饱肚子。接下来就等着村里杀猪的摊子摆好了,我们赶着养了一年的大肥猪浩浩荡荡去宰杀。杀猪的场面很残忍也很血腥,我从来都不敢去看,总是躲的远远的,等到妈妈喊我了,我才敢跑过来,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帮妈妈把猪肉拉到集市上卖掉大部分,只留少部分和一些边角料回来。那时候最愁的就是洗猪肠子和猪肚子了,因为妈妈分工明确,哥哥姐姐有其他的事情要干,所以这个没有技术含量的活自然就是我的了,不记得洗了多少遍,反正从黏糊糊、脏兮兮一直洗到发白发亮没有一点异味了,妈妈才能验收过关。没有多少肉吃,所以妈妈每年都要把所有的猪血给我们做成灌肠,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整整忙乎一天,妈妈做的灌肠特别好吃,亲戚朋友们都爱吃,所以一大半都分给了他们(现在的我也特别爱吃,只是再也吃不出妈妈做的味道了)那些肉留一些过年招待客人的,剩余的都被妈妈腌制起来,那可是一家人一年的荤菜,等来贵客了,有重大节日了,才会取出来一块炒着端上桌的(好在我平时不怎么吃肉,但那满屋子飘着的香气还是让我记忆犹新)接下来就是扫房子了,妈妈一向爱干净,虽然平时也把屋子收拾的一尘不染,但过年还是要彻彻底底的打扫一遍的。早早吃过饭,就和哥哥姐姐妹妹们一起搬东西,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所有能搬动的物件都搬到院子里,妈妈把笤帚绑在一个长竿子上,里里外外的把房子刷扫一遍(那时候都是土坯墙,特别容易落灰)等到妈妈刷扫完了,我们再把擦拭干净的东西放回原处,虽然房子不多,但一间一间的清扫下来,也着实不易,我们都是分两天才能干完的。(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我们盖了新房子,贴上了漂亮的瓷砖墙,擦洗方便多了)然后拆洗各个房间的床单被褥 、沙发坐垫,一股脑的全部整理好。很快就到二十五六了,要炸油饼、麻花和各种油果子了,那时候,没有蛋糕房,也没有钱去买各种美食糕点,所以吃的好多东西都要自己亲手去做,妈妈做的这些东西特别好吃,酥脆松软,丝毫不亚于蛋糕房里做出来的 。一大早,妈妈就和好各种面团,最油果子麻烦了,得捏成各种各样的花型,有甜的,有咸的,一样一样的捏好,通常得几个小时,那时候没有暖气,脚冻手冻,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姊妹们亲手制做美食的热情,大家有说有笑,各显身手,妹妹的手最巧了,能捏好几种花样呢。现在的蛋糕房里各式甜点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是小时候那种亲力亲为,姊妹们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做美食的时光却再也回不去了,妈 妈也老了,再也不能为我们做这些东西了,留下的只有那些珍贵的记忆!
爸爸也会做好多美食,各种蒸碗子:粉蒸肉、肉丸子、糯米饭、黄焖鸡、梅菜扣肉都是出自爸爸的手(不要以为这些美食都是我们自己享用的,爸爸特别好客,亲戚朋友和村里的人都要请到家里来吃饭的)还要炒瓜子,炒花生,都是自己家里种的,花生得用沙子在大铁锅里一起翻炒,要不然里面的花生仁是炒不熟的,等到都炒完,我们一个个的鼻子、脸蛋都被熏的乌戚黑,瓜子皮、花生皮铺满一地,此情此景也是儿时那长长久久的记忆……
就这样,满满当当的年办好了,很快就到了年三十,眼睛一睁,妈妈早已在床头为我们放好了新衣服,一骨碌爬起来,穿上去照镜子,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人拍照,只能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的欣赏自己,那种快乐,那种欢喜,是无以言表的!吃过妈妈做好的臊子面)就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帮爸爸贴对联,妈妈打好面糊(以前好像没有胶水和透明胶带的)然后用软刷子蘸上,均匀的涂抹在对联的背面,面糊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不然是没有粘性的,贴好对联,再挂上红红的灯笼,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妈妈说,赶快去放一串鞭炮,预示来年日子红红火火,一帆风顺。等把这些都忙乎完,妈妈和爸爸已经在准备年夜饭了,这可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了,所有好吃的都被爸爸妈妈端上了桌,有我们炸的各种油果子,爸爸做的各种蒸碗子,妈妈做的各种小炒,虽然没有现在的时令蔬菜和水果,但那些美食足够我们回味整整一年的。再倒上妈妈亲手酿制的黄米酒,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杯酒言欢,一边吃一边看春晚,评论那首歌最好听,那个小品最好笑,那个相声最有趣。没有手机,不玩游戏,看着电视一起开心一起笑,春晚看完,就是我们孩子们最最盼望的时刻了,爸爸该发压岁钱了,今年会发多少呢?肯定要比去年多吧,这可是一年来唯一可以自主支配的零花钱了,是去买心仪已久的洋娃娃呢还是去买那个偷偷看了好几次的蝴蝶结,亦或是漂亮的文具盒和那个神奇的卷笔刀……反正我说了算!零点的钟声敲响了,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响起来了,我们也拿着爸爸买的鞭炮和手花,满院子跑来跑去,那银铃般的笑声,划过黑夜的长空,传的好远好远……
迷迷糊糊的好像刚刚睡着,就听见爸爸在喊了,快起床了,今天早起,一年都会早起的,揉揉眼睛,看到枕头下面的压岁钱,睡意全无。妈妈已经在灶房里忙乎了,要包饺子了。那时候只有过年才可以包饺子吃的哦!妈妈还会在饺子馅里包一枚硬币,谁如果吃出来就证明谁最有福气,于是乎,挑来挑去,抢来抢去,不知道端那一碗,好像我只吃到过一次,一着急差点把牙都崩了。现在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可再也吃不出那种期待和那种惊喜了……
收拾停当,扎上漂亮的小辫,就要跟着爸爸妈妈去亲戚家拜年了,那时候虽然不太懂得拜年意味着什么,就知道会收到长辈们的压岁钱,这可是最关键的,虽然爸爸妈妈一再叮咛要有礼貌,见了长辈先说过年好,给钱也要说谢谢。但一到现场,看着大人们一阵寒暄之后,就眼巴巴的盯着他们的手,看什么时候给钱,生怕自己会被忽略掉,可劲的往前挤,等钱拿到手了,着急慌忙的还要看给了多少,那些交代的话语早都忘到九霄云外了……
那时候,爸爸妈妈们姊妹多,亲戚也就多 ,什么舅舅、叔叔、姑姑、姨姨的都要走一遍,亲情也很浓,今天去你家,明天来我家,离的远的还要住一晚上,大家都很热情,每一家都会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客人,我们也记不清走了多少家,反正兜里的压岁钱可是挣了不少哦!
转眼已经到了正月十五了,社火表演开始了,各个乡镇,各个村子都有排练的节目,有耍狮子的,有舞长龙的,有踩高跷的,有扮关公拿长刀的,有扮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还有媒婆扭来扭去惹人笑的,可谓是那个年代最受欢迎和人气最高的文化大餐了,那热情度丝毫不亚于大家收看春晚节目……
现在的我们,感觉每天都在过年,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有穿不完的新衣新鞋,有想买就能买到的商品,却再也没有了那份对过年的美好和期待了!淡了的仅仅是年味吗?或许更多的是那些回不去的记忆,那些发自内心的欢喜,而这些曾经的美好时光俨然已成为一种时代的印记,在岁月的长河里被慢慢回味,直到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