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在看《写作法宝》这本书,书的一开头举了个有趣的例子。
作者受邀和另一位业余写作者参加活动,谈谈业余写作,结果,两个人的观点大相径庭。一位说写作任其发展从不修改,另一位说修改才是写作的本质所在;一位说写作不顺的时候就停下来,等感觉好了再写,另一位说必须定写作计划,并且坚持完成;一位说作品中尽量避免象征,另一位说太喜欢象征……
总之,两个人的写作方法和观念相差甚远,但是他们都写出了受人欢迎的作品。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写作没有固定化模式,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工作,有着很宽广的表达空间,任何能帮助你表达的方法,对你都是正确的。
总之,写出来,就对了。
02
前段时间在橙子学院码字岛做了一次分享,主题是“写作素材从哪儿来?”
我提供了七个方法,以下是大纲。
001,不吐不快的情绪和观点
002,建立想法素材库,用时自取
003,同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维度去写
004,看看同类媒体号怎么写
005,多输入,看书看电影看新闻
006,解决别人的问题,来当自己的素材
007,写下第一句,然后接着往下写
我现在每天两篇文章,可能有人会觉得好奇素材从哪儿来,你分析一下——《每日壹图》系列,文章的内容都来自图片引发的思考和周边信息;《晨读感悟》来自于晨读材料,这是输入引发的输出。
03
听过很多老师讲写作课,印象最深的就是“细节”。
你如果只讲故事梗概而没有血肉,除非这是个特别好的故事,否则不可能被人记住。但是有了细节就不同了,故事会更加鲜活饱满。
比如研究人员曾经做了个实验:法庭上,妈妈的证词是“每天晚上给孩子刷牙”和“每天晚上用小白兔造型的牙刷给孩子刷牙”,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当你刷牙刷的时候,听众没有任何反应,但当你说到“小白兔造型的牙刷”,听众脑海里就会有了画面感,于是,这样的一个场景就变得真实了。
写作,从下笔开始,身边的什么都能写,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写的时候注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