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的时候,看过傅盛(猎豹CEO)写的认知三部曲,收获挺大。内省发现很多不足,自此之后战战兢兢,不敢稍有骄傲。为这事,我还特别写过一篇文章,谈了我对“认知升级”的理解,算是留存警示。近日,因为一件小事和一幅图,又稍有感触,尝试补充如下。
Part1. 被推荐的一本好书
经常读书,偶尔也会推荐自己喜欢(或受益匪浅)的书给小伙伴,但未读之书就转手推荐还从未有过。这一次,就是在这一点上,我栽了个跟头。
公司领导读书很多,每有推荐必属经典。近期就特别推荐了一本给内部同学,并谆谆教诲,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读一读,书名就叫《邮差总按两遍铃》。
习惯性地加入书单,还未来得及读就赶上“灯塔”小伙伴相聚上海,学习畅谈之余,我把书推荐给了许多人。
在我的认知中,书名有个“总”字,结合公司特别倡导的艰苦奋斗,这一定是一本超级励志又或是传授管理经验的“好”书,推荐给致力于“领导力”提升的小伙伴,一定是非常合适。
相聚归来一周,终于有机会翻阅本书,看到“硬派犯罪小说”,我稍稍诧异,等再看“情杀”二字,已是大惊失色。认知偏差谬以千里,想想我把本书当作礼物送给了一位“女生”,更推荐给了58位优秀的小伙伴,顿时汗流浃背!
抓紧时间一周读完,结合公司当前局势稍作关联,若有所悟。但是,好书的意义就在于,其本身就能引发诸多争议,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的人看到的内容差别很大,收获也会很不一样。我最怕小伙伴像我开始时一样,理解上别有偏差,那就太尴尬了。读完抓紧输出,这才稍稍放心。
小说内容并不复杂,流浪青年Frank到一家餐馆打工,看上了餐馆老板的年轻妻子,并与其私通。两人策划车祸杀害店主,并通过种种方法几乎逃脱法律制裁,但最后却在命运的阴差阳错中还是被推上了绞架。
本书写的不是爱情,而是赤裸裸的欲望。面世不久即引起轰动和争议。波士顿地方法院裁定它的内容有色情之嫌,予以查禁。许多学校与公共图书馆也拒绝让此书进入。
就是这样一本书?!值得推荐的理由在哪里?!仅看简述,你能理解我忐忑不安的心理吗?!
Part2. “实体名单”事件的反思
看到百度内容,相信你也发现,这与我最初的认知差别实在太大。但考虑HW被A国制裁的事实,领导为何推荐此书,或许可以得窥点滴。
HW对风险管理一直非常看重,早在19年前,已是如日中天的任总就对员工发表了《华为的冬天》的演讲。这些年,警钟长鸣,HW也一直在不同场合,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天时地利(中华崛起)加上顽强拼搏,HW不断地在各领域攻城掠地,好似战无不胜。甚至,有人曾言,只要愿意,没有HW干不成的事情。话虽如此,我们在为HW成功骄傲的同时,不免也会为这种傲娇的心态有所担心。
也就是这个时候,“实体名单”来了,一时间,颇有些“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但是,老爷子接受采访时却很淡定,他的乐观与睿智大大化解了国人对制裁的担忧。看会视频,甚至,一种同仇敌忾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其实,我很感谢特朗普,华为公司经历三十年,绝大多数员工开始富裕了,有一种富裕病就是惰怠、享受安逸。深圳多好,为什么要到非洲有疟疾的地方去奋斗?如果大家都有这种想法,再经历一段时间,公司就会垮了。特朗普拿棒子一打,大家都紧张了,都努力生产,努力“种地”,公司没有垮下去,销售收入反而增长了。”
“不要习惯了成功,在不知不觉中懈怠!”,结合推荐阅读时领导的点题,推荐此书的缘由昭然若揭。
Frank是流浪汉,事发之前,心中全无敬畏之心,在Corah提出谋杀的想法时,过往的经历让他极自信自己的方案,甚至,连后续逃脱罪责的方法都已想好。
只是,错误的立足点,本就有悖常伦,及待第二次谋杀成真,保险公司、法官、警察……,多种因素纠缠,他才发现,事情的发展早已超出他能掌控的范围。
阴差阳错中,两人居然逃离法律制裁,这种大开脑洞的设定超出认知。但即便如此,因案件审理过程被分化离间,Frank和Corah先在相互背叛中走向割裂,又在有心向善时再次事故,从而一位真实死于车祸,一位重被认定罪责。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所以,读书后,我的第一层理解是,生而为人,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为人”如此,“处事”更要如此。无论在什么岗位,当我们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时,其实就是最危险的时刻。
事成不易,一不小心其结果可能已是灾难,即便过程极力纠偏,但总是为时已晚。所以,不存侥幸心理,一次把事情作对,很重要!
Part3. “认知升级”的再理解
实事求是地讲,如果不是任务在身,以上理解,估计我很难Get的到,更别论和现有工作结合了。不要误会,这没什么不好,两相印证之下,还是很有警示意义的。至少,在当有人再问“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时,我不再“惊慌错乱”了不是!
周末时候,小伙伴聚在一起,聊起本书,也是七嘴八舌,各自不同角度的碰撞,我脑洞再度大开,对书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借着Frank和Corah的故事,我也顺便想起了,近期偶然看到的,有关“认知升级”一幅图。
如前所述,有关“认知升级”的理解,之前我曾写过一份,知道与不知道之间,有四重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似懂非懂中,我常拿这四点来反思己身,时时提醒,不敢妄自尊大,更不敢僵化并由此成了老顽固。
即便自以为已经很理解,看到此图瞬间,还是觉得更清晰许多。或许,是“巨婴”的大红字体让我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也或许是对“大师”的憧憬让我心生向往?或许都有吧,不管怎样,就是有种想特别表述一下理解的冲动。讨论之后,更是心痒难耐,既然如此,那就写吧,于人于己,想来,都会有所助益。
《邮差》中,Frank原是流浪汉,谋杀之前,虽然浪迹天涯,但自信一直是满满的。他对自己的台球技术信心十足,赌球赢钱后恨不能赢上更多;他从不担心自己的生计,哪怕已经身无分文;合衣睡在草垛,偷偷摸上货车,甚至被扔下车时,他还能乐呵呵地拒绝希腊人的邀请。
及待Corah向他提出要谋杀希腊人的请求时,他还以为一切尽在掌控。在二次谋杀成功的那一刻,他更是信心爆棚,欢愉之后,甚至相信自己一人就能处理“车祸”现场。
“愚昧山峰”,这是图文作者,针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同学们最直白的表述,也是本次“认知再升级”的第一重理解。如果,这还不够印象深刻,再加“巨婴”二字,是否会让你更觉“亲切”一些呢。
就在那一刻,极度自信的Frank,可不就是如同“巨婴”般的存在。在欢愉的高峰,其不知,无可控制的深渊,正随之而来。
及待Frank从医院醒来,发现剧情并未如预期般到来,一份保险合同的加入,让一切变的失控,多家保险公司相互关联,波诡云谲,再加上警察、法官……,结果,Frank出卖了Corah,Corah也指控了Frank,对罪责全盘托出。至此,沮丧怀疑充斥,即便最后被判无罪,两人也未曾因这意料之外的结局而稍有欢喜。反而因此更坠入“绝望的山谷”。
“绝望之谷”,这是图文告诉我们的第二重境界。经历“愚昧山峰”的小伙伴,很容易被“愚昧”阻挡视线,一叶障目尚且不见泰山,何况是一座山峰。盲目自信之下,无人提醒之时,“巨婴”无可比拟会跌落山崖,从此遍尝苦楚。
人生就是如此,它总会在你盛极一时时给你当头一棒。每个人在不同时刻,总有一些红线是我们不能触碰的,这红线就是我们做人的原则、做事的底线。突破底线、突破原则,由此倍受惩罚,自是自作自受。
“知道自己不知道”,彷徨之余,好似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这个时刻,严重之下还有一个更为耳熟能详的名词——“抑郁”。
没有经历过“绝望”的同学们,很难理解“抑郁”的痛苦。世界观倒塌,严重的自我怀疑,以致我们看任何人,都觉得他们在针对你;看任何事,都觉得不可能成;深处黑暗深渊,努力、刻苦、积极、阳光……,这些正向的词汇从此与你绝缘。
对有些人,这可能只是一时的不快,但也有很多人,因持续的沮丧而无可挽回,就此走上绝路。
Frank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出现错误,天道轮回,无可回避,自然是不值得搭救。但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深处“绝望”深渊的小伙伴,他们或许正在笑嘻嘻地和你聊天,或许正在向你轻生抱怨,或许正直言相告,或许正歇斯底里,或许……。
这时候,请你相信,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我们真的只是“病”了,虽然这病是如此特别。这时候,我们不需要所谓的“开导”,只要你在那里,只要有你选择相信,我们就还有一线希望。
有没有救赎之道呢?有,正视自己的失败,发现自己的不足,脚踏实地,我们就能走上属于自己的“开悟之路”,这也是图文告诉我们的第三重境界。
“绝望之谷”虽然痛苦,但如果能挺的住,这也是我们发现自我的最佳机遇。自信的崩溃,让我们内心的“恶”得以彰显,虚伪、懦弱、自卑、自私、胆怯……,无穷的“恨”被无限放大。
如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我们会从这恶臭但肥沃的土壤中汲取到最好的养分,进而生的更高、长的更壮。
接受自己的失败,正视自己的不足,在此之上,用经验为杖,用知识作刀,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前途自然越来越开阔。
如此以往,或许有一天,我们有机会抵达认知的第四重境界,“持续平稳的高原”也不一定。那时,许多人或许真的会尊称你一声——“大师”!
愚昧山峰、绝望之谷、开悟之路,前三重境界,我理解是可以自我感知的。际遇不同,面对三重境界,我们或会在跌倒再爬起的过程中,往返回复。但只要坚定信心,持续自省,在成长的道路上,相信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对比前三者,“持续平稳的高原”则会有所不同,既然是“不知道自己知道”,那自然是自己无法知道自己。这里存在着一个相对的概念,看似不知,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在影响并改变着许多人。
所谓“利他”,或许就是这个概念。如若非要看个究竟,并因此带着目的的去想、去做,失去“利他”的初衷,那可不是再次登上了“愚昧山峰”?!所以,这第四重境界,对个人而言,不提也罢。“不知道自己知道”,那何必在乎。
Part4. 写在最后
对“认知再升级”的理解,这一段其实写了两遍。就在前几天晚上,本已发布的文章,突然不见了!或是系统的Bug,也或是不同手机切换时,因系统延迟导致的覆盖。但不管如何,没了,就是没了!
抛开过去,今日再写,发现认知又有不同。果然,我们都是俗人,最是善变,在面对任何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时,我们只会甄选自己认同并愿意相信的内容来吸收。所谓认知,不过是当下自己最认可的观点而已。
《亲密关系》中有一句话,“学习,只不过是发现早已存在的事物罢了”,我理解,这句话就是在鼓励我们深入思考,用外在不断地学习来持续强化内在的认知,从而发现自己。
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拿来主义,强人是有的,能通过自省的力量去发现事物运行的规律,但我相信那总是少数。诚如前文所述,绝望之谷,如无外力打破,更多的同学走上的是一条不归之路。
“我们对别人行为举止的诠释,都只不过是把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和信念投射出来罢了……,我们所看到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
既然如此,持续地多读书,多交流,再结合自身经历深度思考,或许就是成就“开悟之路”最好的方法。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喜欢,欢迎转发,点赞也行哦!
201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