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一篇《所谓无安全感》一样,被人挂在嘴边的还有诸如洁癖、强迫症、吃货等名词。
似乎所有宣称自己无安全感、有洁癖、有强迫症、是吃货就能显示某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
这些生理疾病反而失了其严肃的意义,变质成了某种资本。
安全感已大致叙述,接下来是洁癖,洁癖也属于强迫症的一种,是极大的分支,重点叙述。
洁癖有大概三个病因:
1.遗传
洁癖有遗传倾向。
2.不科学的教育
例如父母严厉地要求小孩子常洗手,不要弄脏衣服。
3.精神打击
例如遭遇破产、挫折。
一是基因,二是家庭教育,三是后天经历。
我偏向第三种。
后天经历形成每个人特定的生活习性。
1.
我从来不正式说我有洁癖,只是浅淡地提一句,我只是习惯保持干净而已。
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大概就是从初中开始,有极度强烈的清洗欲望。
那时候还住在家,三年都在。
初中周末都在放假,整整两天都在家窝着,于是开始学家务,洗碗、切菜、做饭、拖地等。
家里一直持续保持干净,地板上一尘不染,没有明显垃圾,没有油污,没有细屑,掉根头发一眼就能发现。
家里的生活习惯就是如此,时刻保持干净整洁,地板要干净,餐桌要干净,茶几要干净,床上要干净,书桌要干净,他们这么要求,也是这么做的,并且做的很好。
所以教育首先是身教,其次才是言传。
一般认为是言传身教,言传是通过语言来讲解传授,用理论来进行宣讲,从而灌输概念;身教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现,以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言传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传的有效手段。
方式是理论,手段是实践,实践出真知,身教重于言传。
所以在这样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影响下,自然而然形成了习惯。
换下的衣物要及时清洗,生活垃圾要定期处理,书桌要时刻保持整洁,自身清洁更是要做好。
当你接触到的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都认同同一个真理,价值观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时,不会认为这是异象,只是常态。
2.
当你自己的某种东西已成定性,成为深深根植于自身内部,甚至成为一种类似于品牌特性,用于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所在不同之处。
上高中离家远,需要住宿在学校,一个礼拜上六天休一天假,长时间生活在学校,接触到同龄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果然大不一样。
在我的生活习惯里,早晚都要刷牙,饭后也要刷牙或者漱口;袜子穿过一次就要清洗;同一双鞋子不能穿超过三天必须清洗;被单最大限度一个月清洗一次,枕套一个礼拜;地板要保持能赤脚踩脚底不留黑印;洗脸盆定期要用肥皂刷一遍;牙刷毛巾内衣都要定期更换。
在我的生活习惯里,这是常态,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同。
改变观念开始于同宿舍的惊异:你怎么这么爱干净!
那时候还没有广泛使用洁癖这个词,爱干净也还是个褒义词。
第一次听到只是笑笑不做理会,越来越多的人说同一句话时我也有点心里没底,难道真的是我有问题?这样的生活方式的确与常人不同?
也尝试过改变,一双鞋子穿一个礼拜,周末再穿回家洗。
在第五天脱鞋的时候实在受不了,迅速连着袜子丢进水里,痛痛快快的刷了起来,空前满意地晾晒在阳光下。
感觉心里憋着的一口气终于长长的吐出来,呼吸顺畅。
在这件事上也就再没因为别人的说法强迫自己做出改变,私人生活的选择是私人的事情,只要不干涉到别人的私人生活领域都是无碍的。
个人生活习惯自己拥有完全自主权。
就这样,这样的生活习惯三年一直保持下来,没人再来讲你这样的生活习惯不好。
当你自己的某种东西已成定性,成为深深根植于自身内部,甚至成为一种类似于品牌特性,用于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所在不同之处。
有听过一个女性作家的一句话:“我用写作来区别自己和其他的女人。”
抄下来偷偷贴在桌子上,也贴在心里。
3.
你永远也做不到让每一个人满意。
直到上大学,又对这件事情有了新的改变。
依然保持着这样的生活状态。
宿舍并不大,三个人住在一起,按原计划是三个人轮流每天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保持室内卫生。
刚开始彼此之间都拘谨,在行为上也更谨慎,轮到自己的时候都能做得很好,后来熟络了之后,开始偷工减料了。
“今天地上又不脏,明天再拖吧。”
“今天垃圾桶都没有满,满了再倒,多浪费垃圾袋啊。”
这样秩序混乱的情况下,提醒几次未果,于是一个人承揽了宿舍的清洁卫生。每天拖地倒垃圾,定期清洗水池刷厕所。
其他人也乐的清闲自在。
在人前夸我“我们宿舍多亏了有她在,干净的很!”
姑妈常说:吃亏是福,也没计较这些细枝末节。
根本性改变在一次无意间听到谈论。
是在宿舍矛盾的时候,在办公室听到其他两个人在控诉我在宿舍的不当举止。刚好听到的是“她每天都在宿舍拖地倒垃圾,影响到我们了。”
后来还有几条不多说。
又气又笑,气的是我付出得到的是不满,笑的是原来做清洁还可以成为被投诉理由。
认真反思了自己,我的行为有误吗?
在其他人都不愿意承担公共义务的时候,我主动承担了并且毫无怨言,也不要求什么回馈。
第二没有影响到其他人的任何利益,刚开始除了公共区域也会顺带捎上她们桌底,后来说不必之后也就没再碰过,安安静静做自己的那一块和公共区域,在这一点上应该也没有触及到她们的利益。
那缘何受到控诉?直到现在我也无从得知。
4.
当然可以脏,脏了之后整理干净就可以。
自认为算不上洁癖,只是个人生活习惯而已。
从来不标榜自己有洁癖,也并未把这一点作为某种展示的资本。
在家时家里常招待朋友来家里做客,在家里做饭招呼吃饭,然后打打牌。
客人进门时候不用脱鞋,随便走进来就好。吃完饭也不用搭把手收拾,去玩就好。
打牌时候瓜子皮橘子皮往茶几上随手堆起来,垃圾篓里丢满了溢出来也没关系。
晚上客人走了之后开始大扫除,从门口的地毯到沙发底统统翻起来整体深度清洁。
收拾到恢复原样各自洗澡睡觉。
这样的待客方式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影响。
最重要一点是:可以脏,脏了之后整理干净就可以。
所以我常累了歇脚的时候一屁股坐在台阶上,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就作罢。
同行的女孩子都垫张纸在台阶上,小心翼翼坐下去生怕沾上一点灰尘,又问我“你不是很爱干净吗,这么脏你怎么一下就坐下去了?”
在宿舍在家里也常桌子床上一团糟,什么都横七竖八地乱堆,什么都往桌子上床上放,床上水杯、羽毛球拍、书、伞、一些药、帽子衣服娃娃、相机到处都是。
有时候看起书来写点东西一摞的书叠起来,电脑稿纸笔满天飞,忙完这一阵开始收拾桌子,书放回原处,杂物归类,擦拭桌面,恢复原状。
床上也是,衣服叠起来收进衣柜,书放回书柜,杂物归回原处。
在杂乱的状态下常辩解:“我这是乱而不脏,一看一点灰都没有,我一会儿就收拾好了。”
也果真立马动手收拾,整理速度也很快,都是刚搬出来的物件,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5.
这才是科学测试题。请答题。
所以并未完全达到洁癖的标准。
洁癖是强迫症的一种,即把正常卫生范围内的事物认为是肮脏的,感到焦虑,强迫性地清洗、检查及排斥“不洁”之物。
分肉体洁癖、行为洁癖和精神洁癖。
较轻的洁癖仅仅是一种不良习惯,可以通过脱敏疗法、认知疗法来纠正。
强迫洗涤,如反复洗手、反复洗涤衣物,明知过分,但无法自控。
目前我的状态是为了保持自身的清洁和提高所处环境的舒适,无强迫性也对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未干涉过他人的私生活,也无影响他人利益。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强迫症自我筛查:
1.你是否有愚蠢的、肮脏的或可怕的不必要的念头、想法或冲动?
2.你是否有过度怕脏、怕细菌或怕化学物质?
3.你是否总是担忧忘记某些重要的事情,如房门没有锁、阀门没有关而出事?
4.你是否担忧自己会做出或说出自己并不想做的攻击性行为或攻击性言语?
5.你是否总是担忧自己会丢失重要的东西?
6.你是否有什么事必须重复做,或者有什么想法必须反复想从而获得轻松?
7.你是否会过度洗澡或过度洗东西?
8.你是否做一件事必须重复检查多次方才放心?
9.你是否为了担忧攻击性语言或行为伤害别人而回避某些场合或个人?
10.你是否保留了许多你认为不能扔掉的没有用的东西?
审视一番,并未在某一点上有过过分纠缠。所以无从谈起“我有强迫症”这句话。
习惯、洁癖、强迫症——三层塔。
习惯只是个人习性,可在后面环境中进行修正。
洁癖是无意识的过度清洁,在合理范围之内。
强迫症是控制不住的冲动,无法自我抑制,要进行科学治疗。
是三个完全不同程度的名词,别再轻易说“我有强迫症。”
这年头,不是谁没有点病谁就不正常,现在热行追求健康,健身最当道。
心理疾病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它不是一种潮流,也不是一种时尚。
如果你真的有心理疾病的话——就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