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萧萧轻轻踏过北国,今夜不见秦时明。”悄悄地11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2019年11月8日,广西贫困地区“稚慧工程”稚慧教师怀着满腔热血学习热情,从广西不同的地域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天府之国”——成都。 以张雪门教育思想为引领,以游戏为抓手,读懂儿童。“学会解读儿童”是我们稚慧教师本次研修的主要目标,发挥稚慧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相聚典雅的成都,具有仪式感开班仪式开始了!“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蒙志勇主任对学员们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学员们提出了希望:学员们要学习先进理念,拓开教育视野;对照名园找差距,突破困难求发展。在实践探索中大胆改革,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头作用,提升贫困地区幼儿办园水平。
四川成都幼教教研员刘敏主任介绍了成都原本课程建设的历程。
梁志斌园长作为学员代表向领导们郑重承诺:“稚慧工程”的学员们一定会珍惜学习机会,虚心聆听专家讲座,积极参与实地研修,互动探讨,遵守各项纪律,认真听讲,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昌瑜作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问与思》的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什么是幼儿园课程?什么是园本课程、特色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孩子抓起》、《幼儿传统文化节日教育的实践探》、《重阳节礼物》等,解答了我们对如何开展课程建设的困惑。幼儿教师要把握好幼儿最近发展区,挖掘教育的过程中的教育价值,全面促进幼儿的动态发展。
11月9日下午,成都市金牛区科学研究院幼教教研员陈丹以《园本教研的设计与组织》为专题给我们开展了精彩的讲座。
在专题讲座中,陈教研员首先让我们明确了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她通过大量的案例给我们具体地分析了开展单次园本教研有效的关键要素、教研目标的制定、教研内容的确定、教研形式的选择等;最后,她指出要关注多次教研的连续性,才能有效组织教研。通过聆听陈丹教研员的讲座,让我们对园本教研有了新的认识,在开展园本教研时要有针对性、聚焦真问题,要分析教师群体,分析孩子群体,分析教学过程中的真问题等,这样才能从低水平的教研走向有效而高质量的教研。
11月10上午,来自成都第三幼儿园的邓盛婷副园长分享了其幼儿园近年来开展游戏活动的案例、经验和实践成果。邓园长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幼儿园游戏的演变。其次,指出幼儿园应充分挖掘现有条件,为幼儿创造游戏的环境,提出在大创游活动中的四大基本主张,即:人的自由流动、材料的随意流动、类别的随意混合和情境的自由延伸与转换。最后,在幼儿自发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指导策略:从观察儿童入手,辨析、解读、理解、支持幼儿,不打扰幼儿游戏,不判断孩子行为的对错,让幼儿在自发游戏中习得如何沟通和交流;在幼儿游戏时,要积极回应孩子,捕捉事件中生发出的教育…
11月11日上午,8:50分在成都市蒲江县南街幼儿园观摩全园户外混体活动。
老师们分组观摩中班大班的主题建构活动。
老师们在认真聆听,记录,南幼的中班、大班组老师讲解建构活动的如何开展与推进。
11月11日下午,继续参观成都蒲江南街幼儿园。13:30-15:20,大中小班的老师代表分别就本班的环境创设理念进行了分享。
小班环境创设交流中,老师就“随处都有孩子的影子,随处可见教育的环境”这一主题进行了讲解。重点是对小班幼儿如何减少分离焦虑谈起。从安全感的建立,语言的发展,秩序感和规则的建立,到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如何让小朋友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一一详细进行介绍。环境要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环境才能与孩子共生。
中班老师分享的主题为《让环境成为教育的资源》。分别从日常餐点、语言发展、自我管理、数学理解、深度探究、深度创造等几方面对本班环境创设的实施进行了阐述。告诉了我们,环创是以全域和整合的课程观,促使幼儿经验在课程中相融,促进幼儿情感、身体、心灵共同投入到课程中。
大班班级环创交流的主题是《让教育随处可遇而可求》。分别从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相互关爱、认知社会、团队精神、阅读书写、数学认知、环保意识、表现创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受益匪浅。
之后,在户外操场进行了大班级下午的户外运动,作为上午混龄自选户外活动的补充,增加了年级组的户外锻炼的难度与运动量。让孩子们一起享受运动的快乐!
最后,我们稚慧工程全体学员与园领导合影留念。
“走进成都,读懂儿童”,在成都学习的集中研修和基地研修,让我们对课程从理论的层面的认识和实际的感知有了新的的思路。基于儿童,儿童本位,只有真正立足儿童,从儿童的角度深入地进行思考,才能将课程做实。“路漫漫其修远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次成都之行,将是我们读懂儿童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