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校音体美等考查科目抽考结束后,科任老师就开始“送课”了。的确,在紧张的复习阶段,孩子们一刻也不能放松,所以,很多孩子们喜欢的美术啦,体育啦,就都被语文和数学替代了,当然,一天语文数学“泡”下来,孩子们肯定是非常疲惫的。为了调节孩子们的疲劳情绪,我结合实际适当地穿插几个动画片或者几个游戏,“哄着”他们高兴地做点儿练习题。还别说,这一招真的很管用,孩子们不但在游戏中得到了放松,还能获得一定的人生启迪,真可谓一举两得呢。
今天上午,我们玩的游戏叫:看看谁能赢。大致规则是,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相对而立,中间相隔大约一米的距离。甲乙二人可以想出种种办法让对方来到自己的那个“地盘上”来,但是 ,就是不能说话,也不能用口型表达。可以用肢体语言或者别的方法,让对方来到自己的位置上,这样就算赢了。
第一组孩子们先上台体验,第一轮中,我们发现,每个组里都有一个人赢。赢了的同学心情很高兴,我随机采访了一位赢了的同学:“孩子,请你说说,你赢了之后,是什么感受啊?”
“很开心啊!”
我转身又“问”另一位主动走到同对方“地盘” 的同学:“孩子,你是怎么想的?你不想自己赢吗?”
“我们是好朋友,我想让她赢。”这位小女孩儿几乎是脱口而出的。
后来,我又问了几位同学,答案也是大同小异,都是觉得彼此是好朋友,应该为朋友着想。
我又提醒孩子们开始第二轮游戏,看看有没有不同的结果,嘿,还真有点儿不一样。有几组第一次赢了对方的同学,这次选择让对方同学赢,相当于“礼尚往来”。而还有一组同学,依然是让那一方同学赢,也就是说乙方同学连续赢了两次。后来,我采访这组的甲方同学说:“孩子,这次你的对方同学又赢了,你是怎么想的?”
“我就是想让她赢。”甲方同学毫不犹豫地说。
“你高兴吗?”
“高兴。”
“在座的同学们,你们作为观察者,你们觉得这位让对方赢了两次的宸煕同学输了吗?你怎么看待她?”
“老师,我觉得宸煕同学没有输,因为她让我感觉她和王沐瑶是好朋友,她们俩很友好。”俊霄同学说。
“老师,我也觉得宸煕同学没有输,而且我们看到她很有爱心,心里想的都是好朋友。”久铭同学说。
“那谁知道宸煕同学赢得了什么呢?”
“赢得了大家对她的尊重,还有好朋友对她的感谢。”炎松同学说。
我转身对沐瑶(乙方)同学说:“孩子,你赢了两次高兴吗?”
“高兴。”她的表情很平淡。
“是非常高兴,还是一般高兴?”
“是一般高兴。”
“为什么?你可是赢了两次呢!”
“我也希望宸煕赢我一次。”沐瑶说这句话的时候,眼圈儿有点儿红了。
“哦,是这样啊。同学们,你们觉得沐瑶赢了吗?你们怎么看待她?”
“沐瑶是赢了,我觉得她也很关心宸煕,她也很有爱心。”炎松同学说。
“沐瑶,你听了同学对你的看法,现在的心情怎样?”
“很高兴。”她的脸上露出来了笑容。
我又让全班同学玩了一次,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让一方赢,结果是,很多小组都是一个“地盘上”站了俩人。而金耀同学和成祥同学却出现了双赢的现象,就是他们相互跑到了对方的“地盘上”,都是想着让对方赢。
这个“看谁赢”的游戏我带领过好多次,发现,越是低龄的孩子,越是心里装着别人,一般想的都是让对方赢。相反,越是年龄大的人,越不希望对方赢,因为,他们往往觉得对方赢了的话,就标志着自己输了。其实,大家都忘记了一点,就是合作共赢,只有先让对方赢了,自己才能有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