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老师讲到在学生时代就要培养好自己的三观,这样才能形成好的品格,于是在10几岁时就明白了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心理就一直遵循着凡是违背三观的事自己都坚决不涉及,凡是能形成良好三观的认知和行为自己都坚决履行。总觉得做为一名学生,就应该树立好自己的三观。
今天在早读上老师讲到了古典老师的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中价值观这一章节,在他不断的用例子来讲解真我、假我的过程中,我突然间发现形成价值观的这个过程不就是自己走过的这些路吗?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做为一名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价值观,长大后从学校走出来,就告诉自己要做一个真诚、乐于帮助他人的人,这样才算是一个良好品格的人。
离开学校,没有了老师在身边告诉你该如何继续保持自己的世界观,于是就在自己最爱的书籍里形成越发丰富的正向价值观,心灵鸡汤一喝就5年,凡是认为书中讲到的属于正面的价值观自己就认可并这样去做,在多本如“人生导师”般书籍的指导下,自己的价值观早已屹立不倒,总觉得那些心灵美文讲的那些价值观极其远大的人都是自己学习的对象。因此看书都只看有正向价值观的书。直到有一天古典老师讲到该如何学会独立思考,去辨别那些强盗逻辑般的思维方式,养成辨别好坏的能力,我就留言说自己看的都是价值观正派的书籍,也因为这样,在生活中就避免去遇见那些反面的人和事,如今就生活在几乎没有坏事发生的环境里,这是不是关于价值观的心灵书籍看多了?那时自己就在反思,自己是活在理想中的价值观里吗?还是刻意去规避了反面的人和事,只愿意生活在自己认为只有正向价值观的生活里。这样的生活,好么?
在价值观的大致方向没有变,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众,我发现自己的一些偏激的价值观心态应该去纠正。因此决定遵循着自己的价值观做好三个方面:一做一个尽心的人,把形成的价值观原则也运用到生活中;2.既然内心发出的自己热爱并且想要做的声音一直都是阅读和写作,那就一路前行在读和写中让自己的价值观指引着自己去那条自己想要去的路;3不能把价值观形成价值化虚无缥缈的随便说说而已,根据马斯洛原理:能解决温饱问题、安全感、爱和归宿感、被尊重,最后才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不可以只望着山的顶端,想要一步登天,而是应该迈开步伐脚踏实地的朝着山顶的方向行走好自己的每一步,一步一步的向上走最后在到达实现自我价值需要的这一阶段。
对于一个成人来说,价值观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干涉,父母希望你早日能结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稳定的工作,工作中上级和同事希望你在工作中的能力不断上升,有些人认为价值就是拥有自己想要的物质。可这些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你的价值观受到了别人的影响时,那可能就需要去衡量,到底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当对自己这一生不知道该怎样度过时,就听听自己发自内心的声音,到底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能行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会走在自己喜欢的那条路上
��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