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误区:打造品牌的七大误区

、销量误区

认为企业处于创业初期,没有实力,销售、销量才是最主要的,品牌等做大了再说。根本解决把做销量和做品牌对立起来、寻找借口不按照打造品牌去经营的观念,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要按照市场营销法则和打造品牌的思想去选产品、定价格、进渠道、做宣传,并以此为起点做销量。

误区分析:

这是中小企业最普遍的一种误区。做销量和做品牌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做品牌其实也是做销量,只不过它做的是一种有质量可持续的销量;做销量也是做品牌,任何品牌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的销量基础上的。

当然做销量和做品牌有时确实会有矛盾,但这更多是追求短期和长期的矛盾。作为一个希望把企业做得长远一些的企业经营者,关键是要权衡二者的关系,把做销量和做品牌结合起来;有时候矛盾还很尖锐,这个时候考察的正是一个企业经营者远见和勇气的时候。

如果一开始就按照做品牌的思路去做,你会少走许多弯路,说不定销量很快就会起来。如果你一开始没有按照做品牌的思路去做,碰巧做起来,说明你一定隐含着一个打造品牌的基因——定位,这个时候考虑做品牌,能够让你从偶然走向必然,自觉地规避打造品牌、做大销量过程中的风险,不然等到做大了,你会面临更多的陷阱,更大的风险,再要转做品牌谋求长远的发展就有些难了;如果你没有做起来,那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怨不得别人。

、费用误区

认为做品牌就是做广告,要花很多钱。

误区分析:

品牌确实要花些钱,但可能不是你想象得那样多,尤其你只是在一个区域内打造品牌的时候。做品牌也不等于做广告,做品牌有比做广告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内容。即便从单纯的传播的角度讲,做品牌也不等于做广告。进入大竞争时代,品牌传播其实更多的依赖公关。公关当然也需要钱,但比广告要少多了。

、质量误区

打造品牌就是打造质量,在竞争中质量更好的产品一定胜出,质量是评价品牌好坏的标准。创造和建立让顾客认为你的产品质量更好的认知。比如取一个专有名字、定一个较高的价格、只在专有渠道销售等等。

误区分析:

商业中没有事实,更没有更好的产品,只有对更好产品更高质量的认知。追求更好产品更高质量没有错,错的是你不能从你自己的角度看待质量。事实上顾客看待质量的方式可能和你完全相反。顾客迷信权威喜欢跟随大众,

如果专家说某某产品好或市场上有更多的人在买这个产品,顾客就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个产品好,很明显地,这个时候的质量在哪里?是在顾客的认知中。而作为企业自己因为自己在卖这个产品,当然相信自己的产品比别人的产品好,可惜这个不管用,这只是企业内部自己的想法。

当然也有可能你的产品确实比别人好,但如果你不能把它以顾客接受的方式(不完全是广告)传播出去,也没有用。

、形象误区

认为做品牌就是树立形象,形象好就是品牌好。形象不能帮你创造顾客,而品牌定位可以。

误区分析:

你不能借助形象把你的品牌和别人的品牌区分开来,品牌形象更不能引导你的消费者去购买你的品牌。

奥运期间,许多著名公司或品牌提出了如下的口号:

燕京啤酒:“感动世界 超越梦想”;

中国国航:“承载奥运放飞梦想”;

国家电网:“点亮梦想”;

青岛啤酒:“激情成就梦想”;

这些口号都与“梦想”有关,你能分清楚哪个品牌做的是哪个梦吗?

你会追随着它们这些个梦去购买它的产品吗?

以奥美为代表的广告公司之所以日益衰落,就是它们仍然停留在品牌形象塑造上。

做品牌首先的不是树立形象,而是找到你在顾客心智中有效的差异,找到它就是找到了顾客购买你的产品而不购买你竞争对手产品的理由。因为正是它为顾客创造了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价值。这其实就是品牌的基因,也就是品牌的定位。形象是在确立品牌定位之后对品牌做的事情。先有定位,后有顾客,再有形象。形象是在拥有众多顾客后的一种光环效应。

、名字误区

认为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产品本身。打造品牌从好名字开始。选择一个好名字胜过你在产品质量上所做的许多努力。好名字的标准是简短、简单、独特、易读易记,最好蕴含着产品的本质特征或益处。

误区分析:

商业中没有事实,只有认知。而名字是思维的挂钩,品牌依赖名字挂到大脑中某个品类阶梯的挂钩上。顾客是借助名字来形成对你的第一印象、强化与你相关的认知。

如果你的产品很好,但你的名字太长、太拗口、让顾客有不好甚至完全负面的联想,你基本上就完蛋了。名字隐含着你的品牌基因——定位。如果你的名字隐含的意义正好与你想传达的定位相反,你就彻底玩完。最保守地说,好名字能自己传播自己,为你节约无限的广告宣传费。有时候名字就是你的全部,顾客选择产品,没有理由,只是因为你的名字更易记住、更熟悉、更亲切、更能带来好兆头。

历史上很多企业因为名字的原因而失去打造强大品牌的机会,有的甚至因为用错名字而遭灭顶之灾。历史上也有一些不是太好的名字取得了成功,但这些名字大多代表着某一类全新的产品品类。

、名牌误区

认为做品牌就是做知名度,品牌就是名牌,名牌就是品牌。你不能为了打知名度而打开知名度,你需要把打知名度和品牌定位结合起来打造品牌。

误区分析:

这是一些刚入市场的中小企业也是一些国有企业和政府官员普遍陷入的一种误区。到现在还有很多政府机构设置的品牌推进委员会还叫“名牌推进委员会”就是一个鲜明的证明。

知名度是形成品牌的一个基本条件,但知名度不是品牌的核心更不是品牌的全部,名牌仅仅强调了品牌的知名度,所以名牌不是品牌。

品牌的真正核心是品牌的定位,即品牌背后所代表的与某个品类紧密相连的单一概念或看法,这个单一概念或看法能够把它从众多其他品牌中区分开来;而名牌除了知名度外,一无所有,既没有与某个品类紧密相连,又没有代表某个单一概念或看法,它无法仅仅通过知名度把自己与别的品牌区分开来。

名牌之所以在市场早期被认为是品牌,主要原因是名牌在那个时代比较稀少,同时知名本身代表了一定品质的可信度。

品牌延伸误区

很多老板认为品牌延伸可以节省成本、降低风险,可以充分利用品牌资产,做大做强品牌。走出品牌延伸的误区需要企业领导者的勇气和决心。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信念问题。

误区分析:

品牌延伸可能是打造品牌中最大的误区,也我们坚持批判品牌延伸,最主要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品牌延伸模糊了心智,再已不能代表某个单一的概念、看法、品类,从而让品牌丧失了成为某个品类某个概念通称的机会,而这一点是打造品牌的关键所在。一个名字不能用来代表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产品,一个起来的时候,另一个就会下去。这是心智认知自身的规律决定的。

二是品牌延伸削弱了品牌的长期竞争力。竞争不强的时候,延伸品牌可能还有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候,剩下的往往是代表单一概念的专家品牌。短期看,延伸能增加你的销量,长期看会破坏你的品牌。一个品牌的力量和它的规模成反比。

三是任何一类产品中的领先者都不是被延伸出来的品牌。这印证了一个真理:在营销中,多便是少,少便是多。产品越多,市场越大,阵线越长,赚的钱越少。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不如满足某些人某个方面的需求来得实在。

四是启用新品牌可以避免延伸品牌不同产品之间的负面影响问题。大量的事实都证明了品牌延伸具有消极作用,但为什么企业还是一犯再犯类似的错误呢?不仅是短期而言,品牌延伸可以让你更成功或实施起来更简单或节省推广成本,更重要的原因是品牌延伸更加符合企业老板的一般逻辑和管理常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