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学院与一家基层人民法院共建了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锻炼法学专业在校生提供平台。我作为退休下来不久的专业教师,理所当然成为这个基地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作为调解员参加该法院民事案件的诉前调解工作,同时,指导在校学生共同来完成这项任务,使得学生从中得到应有的锻炼。亦或如此,我在这项工作中也是收获极大。
在调解工作中,遇到了许多让人无法忘却的事情,大多引用到培训课程中讲给学员们听。本文陆续分享一些经过改编的来源于真实生活中的故事。
一、房子都给我儿子,亲的
记得,接手的第一个案子是在那年的秋天。上午,抱着从法庭取来的卷宗刚刚走到调解室门口,后边就赶过来一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边走边喊:" 嘿,是调解员吧,我的案子在你们那里吧。法庭让我过来找你们调解。"看看时间已经将近十二点,便劝说他下午上班时再过来调解。那个男人嘟囔着:"不就半个小时就完事吗,偏要等到下午。"有些不高兴的走开了。这个男人的急迫心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下午一上班,那个男人带着父母已经候在调解室门口,还有一位中年女子,经询问得知是那个小个子男人的姐姐。忙而不乱的做着开庭前的准备,指点当事人填写好各种必须的文件、表单,有一搭无一搭与当事人聊着,顺便了解情况。
案情比较简单,老两口祖辈都是农村人,育有一女一子,老大是闺女早已出嫁。儿子在一家国企工作,收入不低而且稳定,这娶了媳妇才没两年。今年夏天的时候,儿子把老宅子翻盖了,整成了漂漂亮亮的农家院,花了四十万。"我们老两口还出了三四万呐",父亲是个规规矩矩的山里人,不怎么说话,就是闷着头抽烟。听到儿子说这些,禁不住急忙插话。"房子都给我儿子,亲的!"母亲听到父亲说话,也不禁大声喊起来。这边山里的农村大妈,但凡家外边的事情都是打头阵的,嗓音还是特别的高昂。
二、调解经过
庭前准备完毕,我与一起负责调解的陈律师以及四位当事人分别坐下来,开始了这个案子的审理。
儿子是原告,父母及姐姐都是被告。儿子认为老宅子是祖业产,宅基地使用证上写的是父亲的名字,翻建房屋全都是他出的资,理所当然,应当确认这些房屋他享有所有权。母亲还是那个态度,再次强调自己只有这一个儿子,现在把房子都写在儿子名下心甘情愿。姐姐的大度有些让人吃惊。"这房子跟我无关,现在我与老公、儿子,还有公婆一起居住,住的也很宽敞。"尽管我们一再释明女儿与儿子享有平等的权利,姐姐仍然十分坚定的说:"这些法律常识我都懂,我知道我都有哪些权利。再强调一下,我都放弃,这些房子我真的不要。"看着三十来岁的姐姐有些困惑,调解了太多的案子之后才算明白,"女儿不争婆家的财产"这个古老的习俗仍然深刻的影响着人们。这是后话。
三、父亲的顾虑
"我说,"父亲终于开口了,仍然低着头,不紧不慢的说着。"翻盖的房子我也出了钱,是不是也应当有我的一份。"这话说的,这位父亲怎么好像是个孙子似得。陈律师看到老人有些茫然,忙解释道:"简单说吧,翻盖这些房子就算您老俩口没出一分钱,这房子也不能说不算是您的。出资建房与房屋所有权的确认有联系,但还是两码事。""啊?!"老父亲听罢不由得大喊了一声,质问的眼神看向了儿子。"不是说谁出资谁所有吗?"谁说的?"听到老父亲说出这样的专业词汇,与陈律师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发问。儿子有些慌了,连忙向父亲小声解释着什么,转而向母亲求援。看出了问题,不得不把厉害关系向各位当事人挑明。老父亲还是老样子,慢条斯理的问到:"说的难听点的,这些房子都写在我儿子名下,一旦将来我儿子有什么事,这房屋是不是就跟我们没有关系了?"对了,这才是本案的关键。"原告,你父亲提的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一下吧。"这个问题还真的必须由儿子回答比较合适。其实,答案大家都知道,什么婚前财产、夫妻共同财产、法定继承顺序……这些个法律专业词汇还有几个不知道的。儿子嘴里叽咕着什么,脸色不好看。最后嚷着:"我就你们两个亲爹亲妈,你们连我还不放心吗?""是吧,就你一个亲的,将来等我们走了都是你的,急得是什么?"父亲依旧不紧不慢,说的真好!心里给了个赞。
四、调解成功
借着原告身份证复印的不清楚,让儿子去对面的司法所重新复印一份,儿子悻悻的去了。母亲追了出去,姐姐看罢也忙起身走出门外。
"哎,娶了媳妇啊……"父亲不无担忧的自言自语。单独与父亲做了谈话笔录,了解到他的顾虑。之后,把大家重新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去再商量一下,把问题都摆出来,充分商量好了再来调解。
几天后,这一家四口又来了,看来是经过了充分的协商,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原被告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前后不到三十分钟,大家就在调解协议上签字,调解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