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的依恋类型将人按照成长经历划分了不同的种类,而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也会带来很大影响。
性别差异
我们对性别存在着刻板印象,认为男女相差很大。然而实际上两性之间的兴趣和才能重合度非常大。
两性存在差异,但非常小。男人和女人内部差异远大于两性之间的平均差异。有些男人男人在性生活上很保守,而另一些则非常放纵,他们之间的差异远大于男女两性在新生活方式上的差异。由于两性重合度如此之大,所以你需要按照个体去寻找性放纵的人,而不是按照性别来寻找。
亲密关系中的性别差异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重要。我们日常收到的信息通常都倾向于强化而夸大性别差异,主要是因为按男女分是最容易的。
性认同差异
性别差异是生理上的差异,性认同差异指的是两性在社会性和心理上的差异。
社会文化要求男人要有男子气自信独立,那女性要有女人味热情敏感,感情丰富。但实际上生物遗传在影响这些特性时只占到1/4到1/3的作用。大部分参与都是后天形成的。
研究人员把与任务相关的才能称之为工具性特质,而把与社交和情感相关的技能称为表达性特质。同时具有两种特性的人一点也不奇怪,通常称之为双性化。比如说在日常工作里职场上果敢决断而回家后又表现得非常细腻体贴。
性认同上的差异实际上造成了很多不和谐,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的失败。和我们以为的恰好相反,特别具有男子气概和女人味儿的夫妇反而不如非传统的夫妇幸福。因为亲密关系本身就需要表达,一旦投身于亲密关系,那些热情温柔敏感的人更容易适应。
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都要求女性更具有表达性,而不是工具性,使缺乏自信和个人魄力。屈从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女性也是伤害,剥夺了她们取得更多事业上成功的可能性。
人格
人格是个体人身上稳定长期来看只会缓慢变化的特质。人格专家们把这些关键特征称为大五特征,包括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其中神经质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可能最大。神经质越强,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越低。
自尊
自尊是在人际交往中对自我的评价。自尊是社会关系测量仪,如果别人喜欢我们,我们就会喜欢自己。如果别人积极的看待我们,并看重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自尊水平就会高。如果我们不能吸引别人,别人也并不在意我们是否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那我们的自尊水平就会低。
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评价都极大的受到其他人对我们看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