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只要你看这个人干啥事急头把脑,基本判定这个人是个废物。啥都急,越急越穷,越穷越急,急事没好事,急的成本是最高的。说赚钱,急着找个项目看能不能发财,急着整天找赚钱的好方法。看文章他只看标题,看书只看封皮看书连板凳都不用坐,给个手机给他玩的话,他可以刷通宵。真是急事没好事啊!
仔细品读,觉得这话似有几分道理。在教言教,我是个教师,天天和学生们打交道。做学生时,就不敢在人前说话,也不爱在人前说话,语速特别快,一说话就急巴,初登讲台,恨不得快点把备课时准备的东西一股脑儿说完,又怕没得说,怕说完了还没有到下课时间。所以那时候的备课量特别的大。每次都要把课堂上准备说的话全都写在本子上。这样干了好多年。就是到了现在,我还是很羡慕那些说话时徐疾有度、有条不紊的人。
我的学生里也有不少急急急的人。什么时候看他,都坐不下来,静不下来,悬着的心一直在寻找学习的秘籍,幻想着一劳永逸,一步到位,要一口吃个胖子,绝不肯下半点切实的功夫。老师要是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没有一点治人的手段,没有好的脾气,怕是在课堂上待不下去在学校里不好混的。
现在明白我成功地成长为一个废物的原因了,那就是我是个急性子的人。先前看到的说法是:急性子的人都是直脾气,性格率真。现在看,急脾气真不是啥好事。急脾气的人干啥都快。比如吃饭,我就比一般人快。即便很烫嘴的饭,也能很快下肚。后来知道,吃饭快、吃烫饭对身体不好,细嚼慢咽才好,但这多年的习惯,改起来很难。
想着日结工资,就去做钟点工;想着月底收到回报,就去做普通职员;想着拿年薪,就去努力做到高层;想着十年之后再见回报,就去做投资家;要是想着百年之后再见成效,那就去做教育家。急脾气的人大概只适合去做钟点工和普通职员了,可以这样说,他拿到的薪水基本等同于他在社会上的价值。
欧洲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美学家朱光潜把这句话写到了他的作品里,我想他应该是认同慢生活的。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陷入了疲惫、空虚、茫然之中。
急有急的原因,慢有慢的道理,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好轻易评判其优劣。美学家所推崇的观念,或许是基于美学的原则,我们普通人要明白这个道理,还要不断地接受生活的馈赠,经受诸多磨难,“慢慢走,欣赏啊”对于整天狼奔豕突而又失魂落魄的人们而言,是一种看起来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