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回广州的飞机上看了这部电影。尽管事先已拷好放在电脑里,但一直没有打开过。看名字以为是文艺爱情片,最后发现并不是。
进入画面的是男主那张没有表情的脸,乱蓬蓬的头发,衣服像是没有洗过便随意套上的,眼神颓废,魂不守舍而心不在焉。男主李是公寓里的清洁工,扫雪、修理水管、去住户家里通下水道,每天如此往复。即使工作被投诉也满不在乎,即便知道女住户的爱慕也无关痛痒。生活没有希望,亦没有波澜。直到得知哥哥的死讯,他才不得不又去面对痛苦的回忆。
电影采取插叙的手法,断断续续讲述了整个故事。李原本也是性格开朗的男子,在曼彻斯特有相爱的妻子,还有三个可爱的小孩,家庭甜蜜有爱。直到某天夜里,因为自己一个无心的过错而致家里起火,三个小孩无一幸免地死去。惟剩自己与妻子兰迪。由此也与妻子的婚姻走到尽头。
当晚在警察局供述完之后,警察示意他可以走了,他反而惊愣了。从审讯室走出来,防人不备拔出了身边警察佩戴的手枪,企图自杀。
但没有,他被绝望地活了下来。整个家乡都知道了他的事,谈论起他都是指“那个李”。他收拾包裹,去到另一个城市——波士顿生活。对他而言,只是换个环境捱时间,住哪里做什么都不重要。捱,就是不知道也不在乎每天都怎么过,只是过,孤独而木然,就像是被生活遗弃,成了机械的机器人。活也不是,不活也不是。直到接到自己哥哥的死讯,他才又回到那个小镇上,而接下来要面对的,则是如何安置自己侄子小帕的问题。小帕想继续留在小镇上,但他无法面对这里的回忆。几经挣扎,他还是将小帕托付给了哥哥的朋友,自己又回到波士顿,继续修理工的日子。
电影情节很简单,可是却让人有一种深陷其中的绝望的情绪。男主那张面瘫脸,眼神里无时无刻不在述说孤独与无望。隔着屏幕,你很想伸手拉他一把,但是却无能为力。时间可以淡化痛苦,但是带不走回忆。我们总是让人要往前看,朝前走,跨过那些意想不到的坎,但是,有些坎儿,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跨过去。
当他因为侄子的抚养问题回到家乡的时候,我以为后面会上演“正视过去重新开始”的暖心剧情,然而并没有。出事之后的李变得沉默寡言,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他内心的绝望与挣扎,与侄子的对白都是简短而克制。面对回忆,他的情绪无处宣泄;面对前妻兰迪的道歉,他无所适从。任何人都可以原谅自己,只有自己无法接受重来。
失恋的,失业的,失去亲人或爱,那些大大小小的痛苦,在旁人看来,或许只要第二天的太阳依旧升起,只要背景音乐依旧飞扬向上,只要闭着眼捱过去,就能跨过去。我们总以为困难和障碍都是暂时的,是横在面前的火盆,只要用力抬起脚,就能迈过去。但对于一些人,抬起脚这件事,本就能花光一辈子的力气。时间不过是覆盖在痛苦上的尘埃,拂去又能看见。
劝人的话总是雷同,安慰的那一方永远有道理。男主李的眼神似乎总在说,我不需要谁能走进内心了解我的苦楚,我不需要帮助,因为那样也无济于事。
剧情真实地让人无措,无力感足以慢慢将观众渗透并包围。直到现在写下这些文字,我依旧能清楚地记得男主的眼神,能记得温暖的机舱里,窗外是闲逛的白云,而屏幕外的我却被这种很丧的无力感充斥。有些事情说不清是对还是错,但一旦发生,也只能如此抱憾终生。你说可以重来,可是哪有那么轻易的重来?
电影里,曼彻斯特的冬天长得没有尽头,大海依旧宽广,浪涛过去总会平静,只是内心无法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