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工作场所中猝死的中青年人越来越多,得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也有增长趋势,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他们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还有养家糊口的经济压力;有工作与家庭如何平衡的压力;有时间不够用的焦虑;有身体上的疾患比如颈椎病,腰痛等等。
如何缓解以上的焦虑呢?首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进而了解社会,做到知己知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其次,与人为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减少生活中繁琐事务所占用的时间,比如少玩会游戏,增加亲子时间,读书时间。再次,选择自己认为好玩的运动方式,调节身体,增强身体素质。最后,无论是业务还是自己的人生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知足常乐。
在育儿方面,其实,小孩子无所谓输在不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老和身边虚荣的人家比来比去。人生看得要长远,主要看谁的后劲儿足。我对孩子学业的看法是,成绩、求学在人的一生中只是占到一小部分。人生的关键是为人处事的态度,比如厚道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然后,家长做一个正面的引导,孩子开始探寻自己生命的目标,活到老学到老。我从来不强迫孩子报学习班和艺术特长班。他们的自由时间很充裕,他们会痛快地玩,会自己选书看,会睡大美觉。这样,我自己的焦虑肯定会减少。
我是一个80后,记得我上学时,我们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很受宠。家长认为只要他们好好学习,什么活都不用干。实际上这是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获得劳动技能的权力。这样的孩子进入大学之后,拿着父母的钱买昂贵的物品,不懂得节约,旷课、在宿舍里打游戏。品性不正的,还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另外一点,现在的社会实际情况是,大学教育注重背书与实际社会用人注重人品与实践技能的需求脱节。无论成绩如何,许多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啃老一族大有人在。基于以上两点,孩子的综合素质要比学习成绩重要。
我的儿子上小学时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要上学,我说要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为人处事要行为端正,态度认真,成绩是次要的。我的小女儿不爱上幼儿园,我会给她解释,上幼儿园是为了要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不能天天在家待着单一地和妈妈玩,要和同龄的小朋友在一起成长。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父母令我最感动的事就是从来不逼我做我不喜欢做的事,所以,我有快乐的童年,心性比较沉稳,有主见。到现在我都认为自己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