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情绪的低谷,一次微信头像的更替,历经一个周末的时光,读懂个人在盛世的一番角色。
现代人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软件,毫无疑问是微信(WeChat)。每个人变成了生活的导演,每月每日,每时每刻,每分每秒,在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演绎”着自己想讲的故事,或分享稀松平常的生活琐碎,或呈现光彩绚烂的别样体验,或展现各行各业的工作风貌,或书写滴滴点点的感悟与觉察,或默默无闻做个不留痕迹的看客…
每个人的舞台都设置了一个窗口——头像,每个窗口都是别样的呈现,或是自然风光,或是个人趣照,或是卡通人物,或是可爱搞笑萌宠,或是行业标识,或是专属形象照,等等等等,颇多形态的存在,对外传播着各种各样的讯息,仿佛无数个无所不能的超人,聚集在同一个世界里忙忙碌碌。
某个周五的夜晚,一个玩笑引发的人际关系冲突,点燃了积压内心许久的情绪,不满、愤怒、沮丧、悲切、失望甚至绝望涌上心头,工作和生活里积聚的种种负面情绪如同决堤的洪水席卷而来,吞噬了黑暗中的自己,眼泪止不住地冲洗着眼眶、双颊,伴随着难以抑制的哭泣声,想放声大哭却又怕惊扰了隔壁的家人,只能蜷缩着身体在被窝里,强压着声音抽泣。那一刻,觉得自己特别无助,人生一片黑暗,悲伤的情绪蔓延开来,毫无过多考虑地更换了微信头像,那是黑暗中的自己,带着黑暗的心情,用手机捕捉的黑暗,接连更换了微信封面,朋友圈设置了仅三天可见,加密了三天内近十条朋友圈动态,放下了手机继续沉沦。
10分钟后,当晚引发人际冲突的对象打来了语音电话,不接。继而N个语音电话,N个电话轰炸,不接。微信对话框接踵而至了几十条信息,简单回复,不断询问、友谊威胁、等待、静默之后,无奈妥协,终止了逼问。
次日上午,工作事宜语音沟通,中途发现变更的头像,关切地问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把头像换成一片漆黑?”我笑笑说“没事儿,换着玩儿的。”对方带着疑惑“确定么?一定有什么事儿吧?”我不语,作罢。第二日又调侃地问了一遍,不作答没回应。
同日被动联系了多位或是合作伙伴,或是几面之缘的友人,均为发现“异常”,亦属正常。
中午时分好友打来电话,一开口便问“亲爱的,你怎么了?头像和封面漆黑一片,朋友圈动态全无,就差名字没改了。如果名字也没了,更吓坏我了。你怎么了?”正忙碌烧饭的自己带着“没事儿”的笑声告诉对方自己在做饭,并没发生什么事情,闹着玩而已,不要太紧张猜忌。对方的一连串回应戳中了泪点“你看你笑得这么勉强!在我面前不要装啦”“发生了什么你一定跟我说啊,不要一个人担着”“你总是这样,平日里疯疯癫癫,有事儿的时候就一个人闷着自己扛着,不好”“如果你不愿意说没有关系,希望你好好调解,过几天还回那个疯疯癫癫的人给我啊”“做了饭好好吃饭啊,多吃点”…电话️那端的我早已噙满泪花,尚能控制音调地满口答应,挂断了电话…
接下来的两天时光里,只有之前关注到这个变化的人时不时发个信息关问自己,而那些平日里关系较好的同事朋友,那些表达得很关注自己的朋友们,那些自认为很看重彼此关系的人儿,杳无音讯…
这并不是一场矫情的人际关系测验,却无意中揭露了现实的几个问题:
1.在你身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对于看不到的人来说,便是没有问题。
2.如果真的希望在意的人看到,请采取主动“求助”的方式,哪怕对方只是个倾听者。
3.微信里的朋友成千上百个,真正有交集的恐怕只有几百个,较多频率联系交往的,可能只有几十个甚至十几个。
4.微信这类现代通讯工具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沟通的效率、频率,却拉大了人与人心的距离,彼此能瞥见的只是各自生活的一角冰山。
5.你要知道,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当然也有人在背后偷偷爱着你。不要太看重自己,亦不要太看轻自己。
6.在这个繁华的闹市里,想覓得一番清净,不是传说中的放下手机,而是,放下对他人的期待。
借用下图,结束这样的思考,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欢迎分享~
爱自己吧,肆无忌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