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代中国拥有着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历史。自公元前二四七年秦始皇登基称始皇帝到1912年溥仪退位,这期间一共有408个皇帝。而在这之中,有十五位皇帝的姓氏是“司马”!
可能你觉着十五位并不是很多,但你可要知道拥有“司马”这个姓氏的人根本不足三万!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司马”这个姓氏究竟是有什么“神秘之处”呢。
一、司马姓氏的由来。
司马姓氏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包括官职附姓和其他姓氏改姓。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记载“重黎之后,周宣王时裔孙程伯休父为司马,克平徐方,锡以官族为司马氏。其后世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
文中的程伯休父则就是司马姓氏的始祖,而且在当时“司马”这个官职的地位并不低,由此可见,“司马”氏族本就是贵族出身,是最能接触到高等教育的那一类人,知识与文化素养高也就很正常了。
除此之外,司马姓还有六个其他姓氏改姓来源,比如陈姓、田姓、姬姓、芈姓、子姓等,甚至于王导(王羲之的一个长辈)也为躲避祸乱而改成司马姓氏。
二、司马姓氏的兴起。
司马姓氏虽起源于贵族,但是真正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时候已经是到了东汉末年。至于代表人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没错,那就是冢虎司马懿了。
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司马姓氏的第一位皇帝。当然,并不是他本人称帝,而是他的孙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宣皇帝,庙号高祖。除司马懿之外还有他的次子路人皆知其野心的司马昭,同样是死后被追尊为文帝,庙号太祖。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成为了国姓,司马姓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时期。
三、司马姓氏的衰落。
按理说“司马”成为了国姓本应该像“汉刘”、“唐李”那样发扬光大才对。为什么又会变成了现在这个总人口已经不足三万人的状况呢?
这里面有两点原因。
其一,皇室的没落以及后世的乱朝。“西晋共传四帝五十二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晋室南渡,琅邪王司马睿在建业重建东晋。”
八王之乱——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为避免像曹魏这种因为曹氏皇族人员稀少而被夺取江山的情况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却种下了祸根。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引发引起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争权夺利。最终,晋朝大权最终落入司马越手中,“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五胡乱华——五胡乱华又称永嘉之乱,是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他们所建立的十六个政权合称十六国。
西晋因为皇族内乱加上外族入侵而灭亡,这之后司马睿建立东晋也只不过存活了一百零四年,接下来就进入了南北朝的乱世。皇朝的覆灭,意味着原皇室将会被各种势力所追杀,更不要说南北朝这个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候,很多原本姓司马的人也为了生存不得不更名改姓,司马姓氏遭到了“灭顶之灾”。这个原因也是导致司马姓氏人口如此稀少的最根本原因。
其二,中国历史自古以来就有复姓改单姓的规律,经历朝代变迁依然存留下来的司马姓人大多数变成了“司”姓和“马”姓。这种情况就使得不就不多了的司马姓氏人口又被进一步的消减,致使现在姓司马的人已经不足三万了。
虽然现在司马姓氏已经稀少到了不足三万人,但依然属于复姓中的大姓,也依然是我们百家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姓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姓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都承载着我们中华历史悠悠五千年的文化。司马姓氏,你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