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是我,小黄是我大侄女
小黄长大了,可以一个人跟我来长春玩儿了。撇下妈妈,她只惦记好玩儿的好吃的,可是妈妈只惦记小黄。
这是我们第一次单独相处这么长时间,大黄和小黄的故事就这样开始啦……
长途跋涉自驾7小时,来的路上很是担心小黄,还好,我们顺利到达,而且小黄状态不错,晚上,我累的睡着了,她还兴奋的玩儿个不停。
晚上要搂她睡觉,被她拒绝,你们抱得太使劲,我难受,我妈妈也那样抱我。我给自己找借口,抱得越紧爱的越深。小黄说,你们可以说出来啊,为什么非得抱那么紧,我一点都不舒服。我尴尬无语,睡觉吧,各睡各的……
确实,我们嘴上说爱,也认为是爱,可舒服了自己,根本没在意对方的感受!这只是以爱之名。我很高兴小黄能表达出她的感受,我也不怪自己犯了错,不要求完美,要在试错的过程中慢慢学习。接下来的日子,我们都各睡各的,最多也就是离得近一点,但不会让对方不舒服。
第二天定好的行程是科技馆
赶上放假,小朋友还挺多。家长都忙的不亦乐乎。
很多小朋友都是两个家长跟着,我自己带着小黄,心里窃喜这孩子好带,也窃喜我是懂孩子的大黄,学过正面管教的大黄,哈哈……
场景1:有一小孩儿在看他喜欢的东西,姥姥插手干涉孩子的玩法,你应该这样,这个应该那样,孩子不愿意叫喊起来,妈妈过来,拉扯了一下姥姥,你别老管他玩啥,姥姥不说话了,妈妈温柔的问,这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只顾着玩耍,没有搭理妈妈。很多时候,焦虑的都是家长。
小黄在认真的玩耍,我看着她的背影,看她玩弄手里的东西,一起感受她的世界。偶尔拍张照片,也都是背影,不忍心打扰。
场景2:儿子,来,你站这儿,妈给你照相。孩子摆出剪刀手,换一个姿势,拍完了,走了。孩子是习惯了这种模式吗?
小黄玩了许久,摆弄完了,注意力转向下一场景。我只默默地跟在身后,她偶尔回头找我一下,看我在就继续探索她看到的东西。也时不时地跟我说一下她的想法和问题。
累了,坐下来休息,她在椅子上穿来穿去,影响了旁边的叔叔,我没搭理她的行为,只是坐在另一边看。叔叔看了她一会儿,两人四目相对,小黄马上收敛了一些,其实叔叔后来是笑着的,小黄没有看到。小黄走过来,我朝她微笑,她小跑过来,我们拥抱一下,就去吃东西了。
我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相信小黄心里是有想法的,我更多希望的是她自己去感受,去体会,没有啰嗦的嘈杂声,她会明白的更深刻些吧。
端午节,带她去了吉林,姑父的爸爸妈妈家。路上说好了要去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就是姑父的爸爸妈妈,而且要在那里住一夜。给她做好心理准备的时间,也定好了去江边玩的计划。我只嘱咐了一句,见到奶奶,叔叔婶婶要有礼貌。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关注小黄吃饭的问题,给她夹菜,问她喜欢吃哪一个,所有大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黄身上。我说,小黄吃饭挺好的,她自己可以吃好饭,大家关注点转移,小黄吃好饭,我俩去江边溜达。
江边溜达,好多人回过头,多看小黄一眼:这孩子真好看,你看这小孩儿,真可爱……
我问:大家都说你好看,你怎么觉得?小黄:你让我想想......有时候,我也那么觉得。我说:什么时候那么觉得?小黄:穿漂亮裙子或者化妆演出的时候。我:我觉得善良的人和努力的人最漂亮。小黄:姑姑,我就是那么想的。哈哈……好吧,希望你有漂亮的人生。
小黄总是试探我,能否多看一会儿动画片,即使说好的时间用没了,她还是会试探性地问一遍,当然底气一点也不足。我毫不犹豫的说no,她也不作,我会给她选择做其他事情,读故事,画画,做手工等等事情,她会选一个来做。
我发现给她读故事的时候,她总是很安静,我总以为她睡着了,可并没有。她会时不时的凑过来看一眼书上的图片,估计是和脑子里想的对照一下。如果和想的一样,返回去继续听,如果有出入,会多看一会儿。她会记住你不经意说出的话,所以我不会跟她胡说八道,也不会许下做不了的承诺。
待了几天,身边人总是问小黄想不想家,想不想妈妈的问题,我能看出她不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想的,但是又想玩儿,所以她会说不知道。我不想给她压力,会跟她说:小黄,你想家,想妈妈是正常的情况,如果想可以说,我们不会因为你说想家想妈妈而改变我们的计划,姑姑跟你说好的,都会做到。小黄放心的点点头,我有一点想,然后不好意思的笑了。
孩子内心的压力我们要觉察,压力不可以藏起来,而是要释放。因为隐藏是不会消失的,总有一天会变成消极情绪,也许焦虑,也许愤怒。
小黄6周岁,相对于同龄的孩子长得小,但是别人问起她几岁的时候她总是自豪的说7岁,我内心着急,总是补充说,你6岁。我和小黄妈妈内心戏是一样的,总怕别人会说她长得小,总怕别人的眼光,总是顾及不到小黄的骄傲。大人的面子问题,唉......
妈妈来接小黄,姑父说,小黄你的春天要结束了,我终于忍不住:你不要这么说,上学多好啊,能学到知识,还有小朋友一起玩儿。然后瞪了一眼姑父。其实,姑父的这种做法很多家长在无意识下会有,就是想逗逗孩子。可是这种做法带来的结果很多人没想。我内心想,这姑父得好好学习正面管教,否则以后......其实不是啦,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接触孩子的人都有同样的想法和做法,所以最便捷的是教会孩子怎么辨别是非,怎样看世界,怎样接受正面情绪。这也是学习正面管教的用处。
也许有些家长,会对我的做法有不同的意见,这里我想说的是,我关注的是孩子的长期效果,她会学到以后该怎么做,而不是说完马上好使,但是下次还会发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孩子要买玩具,要买零食的时候,内心好纠结,想买,但不能买。和善而坚定是需要修炼的。
故事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