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在做一个判断时,会经常使用一个词:“我感觉……”。感觉受我们的欲望、兴趣和期望的影响,从一开始就是有选择的。而且,感觉经常出错。那么超越感觉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能够抑制情感因素影响,理智思考后做出判断。
思考和感觉有时可以交换使用,但会招致混乱。感觉是包括情感、情绪和欲望的主观反应;它通常自发生成,而不是借助于一种有意识的精神活动而产生。不必运用我们的心智就可在被羞辱时感到愤怒 ,在受到威胁时感到恐惧,或者在看到一幅饥饿儿童图片时感到同情怜悯。这些感觉都是自发产生的。
相反,思考则是用以解决问题、作出决定或取得理解而进行的有意识的精神过程。感觉除了表达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目的,而思考则有超越自身而达成知识或采取行动的目标。
思考有两大类: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这本书的关注点是后者,批判性思考的本质是评价。使用批判性思考检验各种主张和论据,并判定哪些具有优点、哪些不具有优点的过程。也就是说,批判性思考就是寻找答案,是一种探究。
1 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活动
思考的基本活动依次是调查、解释和判断。
活动 | 定义 | 要求 |
---|---|---|
调查 | 发现证据——回答有关该议题关键问题的资料。 | 证据必须是相关和充分的。 |
解释 | 判定证据的意义是什么。 | 这种解释必须比其他竞争的解释更合理。 |
判断 | 就此议题得出结论。 | 这个结论必须通过逻辑检验。 |
2 观点
对每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对于我们持有的观点,我们也许会试图推断它一定是正确的。例如,新开了一家火锅店,有人说好吃,有人说不好吃。说好吃的可以举出一堆好吃的食物,觉得不好吃的也同样能举出一系列的例子。
在批判性思考的背景下,观点这个术语指的是判断的表达而不是喜好的表达。法院就一件有争议的案例发表见解。大法官们不是陈述他们的个人偏好,他们纯粹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判断,是在彻底调查和审议后艰难作出的判断。
3 证据
陈述一种观点,就是告诉他人我们对某事的看法;提供证据是向他人表明我们认为如何支持我们的观点。
3.1 证据分类(按照熟悉程度排序)
- 个人经验
- 小道消息
- 公开报道
- 目击者证言
- 名人证言
- 专家意见
- 实验
- 统计资料
- 调查
- 正规观察
- 研究评述
3.2 充分的证据
通常难以判定证据在何时是充分的。在作判定时,必须考虑证据的数量和质量。
1.当一个证据允许作出一个确定性的判断时,该证据就是充分的。
2.如果达不到确定性,而对议题的某个观点已经显出可能性的强度,那证据就是充分的。
3.在所有其他情况下,必须认为证据是不充分的。
4 论证
有了自己的观点,也有支持自己的证据,怎么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证据呢?这个过程就是论证。论证意味着“支持一个判断的推理思路”。失败的论证就是拿到一手好牌,打烂了。
4.1 论证的各部分
- 前提
- 结论
逻辑学家用于评价论证的基本原则如下:
- 前提要么真,要么假(正确或不正确)。
- 衔接前提与结论的推理要么有效,要么无效。(要成为有效的,所陈述的结论、而且只有这一结论必须是在逻辑上从前提推导出的。)
- 正确的前提加上有效的推理等于合理的论证。
- 或者是不正确的前提,或者是无效的推理将使得一个论证是不合理的。
4.2 评价论证
评价论证的基本方法可以简述为:判定前提是真还是假,以及从前提导向结论的推理是否有效。如果两个标准都满足,那么该论证就是合理的。
例:
前提:所有人都会死。
问题:所有人都会死吗?
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问题:苏格拉底是人吗?
论证: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评论:显然,这两个前提是真的。而且,从前提中推导出来的是所得出的结论,而且是唯一的结论。因此,该论证是正确的。
5 常犯的思维错误
5.1 我的更好
我们或多或少都持有的看法。喜欢我们自己拥有的东西胜过其他人拥有的,这是相当自然的倾向。我们所拥有的是我们自己的延伸。小朋友对他的同班同学说:“我的鞋更新”或“我蜡笔的颜色更好”时,他们不只是在说自己的鞋子或蜡笔。他们有时也是在说自己:“嘿,看看我。我是很特别的。”
- 自我中心:指聚焦于或集中于个人自身,并且仅对个人自己的爱好、需要和观点感兴趣。
- 族群中心:指过度集中于或聚焦于某个群体。注意所包含的“过度”这个词,比如纳粹。
5.2 立场错误
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观点。一个人站在什么立场,往往决定了他思考的角度和范围。
- 视角匮乏:除非意识到自己经验的局限性,训练自己的思维扩展到超越你所熟悉的事物,考察所有相关的观点,并在判断前先进行理解,那你就几乎可以肯定会眼光狭隘,其结果是思维贫乏。
- 无根据的假定:超出你凭借自己的经验或具体情况来证明合理性的任何时候。
- 要么/要么:期望任何议题的唯一合理的观点要么是完全肯定的、要么是完全否定的。
- 盲目遵从:因为我们太懒惰或惧怕由自己思考而模仿他人。
- 绝对主义:绝对主义者期望关于议题的真相清楚分明、确定和简单。而在现实中,这样的真相却经常模棱两可、不那么确定,而且是复杂的。
- 相对主义:
- 支持或反对变化的偏见:由于许多变化是有益的,所以我们有可能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变化都是好的。反对变化的偏见比支持变化的偏见还要普遍。一个原因是熟知的力量。大多数人偏好自己知道并且感觉舒坦的思想。
5.3 程序错误
除了立场错误外,也就是解决任何问题之前就对批判性思考造成重要障碍的观点错误,还有产生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的错误--程序错误。
- 有偏见的证据考量:虽然我们可能觉得相信自己完全公正地解决问题是令人愉快的,但事实很少如此。我们通常会偏向于某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
- 双重标准:双重标准包括用一种判断标准对待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及与我们自己相容的思想,而用完全不同的——更苛刻的——判断标准对待与我们思想不一致的看法。
- 草率的结论: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判断,即没有充分证据就作出的判断。
- 过渡概括和刻板成见:过度概括把仅适合一个群体某些成员的东西归属为所有成员。刻板成见是一种特别抵制变化的过度概括,任何固定不变的概括都可能被认为是刻板成见。
- 过渡简单化:简单化不仅是有益的,也是重要的。但是过度简单化不只是使复杂的思想比较容易理解,它可能歪曲和扭曲思想。
- 事后归因谬误:意指“在此之后,因此之故”。它表达了这样一种推理,当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之后,那它必定是另一件事的结果。这种思维中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仅仅时间上的邻近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一件事可能碰巧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后,而与它完全没有关系。
5.4 表达错误
即使我们避免了在解决任何问题之前阻碍批判性思考的错误和发生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的错误,在向其他人口头或书面表达我们看法时也会发生错误。
- 自相矛盾:不可能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方式作出既真又假的陈述。
- 循环论证:进行循环论证的人试图以一种不同的形式来重复一个陈述来证明它。
- 无意义的陈述:在表达想法的过程中,人们经常发现提出支撑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理由是有用和必要的。无意义的说明是对无道理的理由作的说明。
- 误用权威:误用权威的谬误把权威归属于并不拥有它的某人。最常见的就是明星代言。
- 错误类比:类比是通过参考不同但比较熟悉的某事来解释比较陌生的某事的一种做法,实际上就是说:“这个与那个相像。”但是错误的类比所声称的相似性经不起仔细检验,他们所声称的相似之处存在重要的差异。
- 非利息的诉求:非理性的诉求鼓励人们出于一些并无合理性的理由而接受某些思想。比如常见的不转不是中国人之类的文章。
5.5 反应错误
最后一类是反应的错误,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他人对其进行了批评或质疑之后。是什么造成我们犯反应的错误?
- 自动拒绝:我们需要一个接受或拒绝任何论证或主张(包括对我们思想的质疑)的合理基础。喜欢或者不喜欢它,感到高兴或者不高兴,都是不够的。未给予公正倾听就拒绝批评是犯了自动拒绝的错误。
- 转换话题:在最初的话题是恰当的、却迷惑性地进行话题转移时,转换话题是一个错误。
- 转移举证责任:转移举证责任的错误在于要求别人否证你的断言。
- 稻草人:犯“稻草人”错误是把不实之词强加于别人身上,然后揭露其虚妄,却忘了此人从来没说过这种话。
- 攻击批评者:通过贬损表达某个想法或论点的人来诋毁这种想法或论点。
6 如何克服
解决问题有一种按部就班的策略。遵循这种方法能使我们能顺利、有效地整合已学会的习惯和技巧。思考是心智的积极运用,是一种技能。其质量在于运用。
- 认识自己:我们必须了解自己,这能对我们进行自我改善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世界上90%的悲哀出自人们不了解自己,自己的能力、弱点,甚至是其自身的真正的美德。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就像完全的陌生人一样走完了几乎整个一生。
- 敏锐观察:敏锐的观察力不只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的有趣特质。清晰而合理的思维经常取决于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才可揭示的微妙细节。观察有时本身就带来有价值的洞见。通过培养反思观察结果的习惯,更能提高洞见的数量和质量。
- 进行探究:探究是寻求问题的答案、研究问题和收集信息,以帮助我们得出结论。它使我们超越第一印象、第一感觉、先入之见和个人偏好。
- 形成判断:判断是通过证据考察和仔细推理得出的结论。它们是思考的结果。不像感觉,判断不是自发和无意识的。但是这并不保证它们的价值。有愚蠢的也有明智的判断,有肤浅的也有深刻的判断。
- 说服他人:慎思的判断值得共享,表达这些判断的方式可能强烈地影响他人对其作出反应的方式。说服意味着如此有效地表述你的观点,以至让在该议题上未持立场的人将倾向于同意你的看法,而那些不同意你的人将被激励起来重新考虑他们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