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今文正归僧宝,何举依报?
答:僧是佛所化,土亦佛所变。故对于佛,能化能变,以所化所变一具举之。况归依报不限于今,故下文云“标心结愿,请求灵验,方可造心。南无归命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三宝,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彼土诸菩萨大海众,及一切庄严相等”(已上),今亦如是。
有云:菩萨中相好具足名为“庄严”,随类化现名曰“变化”。
问:今所归中,有二乘耶?
答:正归中无。归文“加备”中云“三乘”。所以然者,大乘之意有与夺义:
与而言之,断四住惑,出分段域,人空自在,齐三贤故,可归此德。
夺而言之,已入无为正位,永不成佛。故方等弹云“败种”,《释论》嫌属邪定。故今文中,上斥下归,盖与夺义而已。
“十地三贤海”者,总举菩萨所经次位也。
问:应云“三贤十地”,何逆次耶?
答:若约所经,实如所责。今约深浅次第列之,诸文皆顺深浅次第。所以然者?先归佛宝,后归僧宝。僧中亦可先归上位,其理分明。
“海”者,大海虽有多义,今文正当广大、渐渐转深二义(云云)。
问:今举位中,何除十信?
答:举后摄初。
问:十信退位,应实不归。
答:下位必归上位。大师自谦云“信外轻毛”,亦云“余是生死凡夫”,恐是十信之外流转凡夫,何不归命上位十信?况今“归三宝”广劝“道俗”,可归信位,其理显著也。
“时劫满未满”者,上举十地三贤,自下明其时劫等也。
《起信论》云“修行信心,经一万劫信心成就故”。又云“一切菩萨皆经三阿僧祇劫数,但随众生世界不同,有所见闻,根欲性异,故示所行亦有差别”(已上)。
《地持论》(意)云“从种姓至初地是初僧祇,初地至八地是第二僧祇,八地已上是第三僧祇也”。
“满未满”者,三祇各有满与未满。究竟而论,三贤九地是未满位,第十地是满位,此约因满。若约果满,十地已还是未满位,佛地唯满。故下文云“如来智行已穷,时劫已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