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
至圣先师孔夫子
喜剧之王周星驰
若言二者共同处
专业挖坑暗相知
二
人们心目中孔夫子是个伟光正的圣人。
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当年一个县太爷佛肸(bìxī)想招孔子过去。
但这个哥们儿姓佛不佛系,人生靠演技。反叛原主子,得来一城邑。
孔夫子居然动心了,怀才不遇这么多年,内心肿胀这么多年,得给我机会施展吧,得给我机会消肿吧。
这时候,那个膀大腰圆、耿直豪爽的子路站出来问:师父啊,你这葫芦(匏瓜)里卖的啥药啊。
葫芦,你才是葫芦呢!你们全家都葫芦!
你当我是草窠里的葫芦啊,等不到见日头就老了。
抱着个葫芦不开瓢。我才没那么死脑筋,我得发挥我的才华。懂吗?
瞧瞧,瞧瞧,
孔夫子是个务实的银儿、是个乐观的银儿,是个极具幽默感的银儿。
三
好吧,说他挖坑的事儿。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孔夫子也是真真命不好,总是遇到些私利当头的人,季康子这哥们就是其中一个。
孔夫子说,你找我问政哈,是这样啊,政就是正,老百姓得一身正气。人正了,心正了,该干活干活,该交税交税,自得其乐,安居乐业,多好!
季康子把头点的跟小鸡叨米似的,对啊对啊,就是要这样。交税交税,该交税得交税。
孔夫子说:你季康子宅心仁厚,爱民如子,文功武略,威震八方,你能做到的事情没人敢不做的。
季康子答:对对对,这点我也是认可的。
好,我给你推理一下啊:
① 你做到的没人敢不做到
② 你正了
③ 其他人都一定也会正
再看啊:
① 所有人都要正
② 你是人
③ 所以你也要正
你看,一正一反,说明你得先正啊。
季康子迟疑一下说:先生你看我要怎么个“正”法呢?
孔夫子说:
苛政猛于虎,
税赋重过山。
百姓安居难,
税赋要放宽。
闹半天你在这儿挖个坑等我呢。我找你问政是因为缺钱,你教我什么“正”法,不滚回鲁国我就把你就地正法。
四
原来孔夫子也懂演绎法,还会熟练地用演绎法给老板挖坑。
不知道星爷是否听过这个故事,但星爷特别喜欢用演绎法,用得随风潜入夜,用得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挖个坑,鸡汤满满还往里面放了个调羹。
举个栗子,前一段星爷的电影《新喜剧之王》。
如梦被闺蜜欺骗,被男朋友抛弃,被明星欺负,被导演嫌弃,老父亲虽然暗里相帮,但言语上也是热嘲冷讥。
分明就是一个女版的尹天仇,就差了一句经典台词“我养你”。
最后嘛,大团圆的结局。
付出总有回报,
星爷鸡汤管饱,
一起努力,一起步步高!
五
星爷的鸡汤演绎法是这样的:
① 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② 我努力
③ 所以我一定会成功
踏入21世纪以来,星爷的几部电影《少林足球》、《功夫》、《长江七号》、《美人鱼》可以说都是在传递这样的核心思想。
不同的是《长江七号》和《美人鱼》把关键词从努力换成了善良。
你以为我会说这个套路太土,太low,太简单吗?
No,No,No
你以为我会说这个鸡汤味道虽好其实是个坑吗?
No,No,No
剧情太过单薄,因为演绎法没有学好。
直来直去思维,前提失当把观众误导。
六
归纳法和演绎法是人类逻辑思维的两大法宝。
生而知之,不学自会。
婴儿见到奶嘴一样的东西就去咬,这是归纳法。
别人喂奶不吃,妈妈喂奶就吃,这是演绎法。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演绎法。
但比他早了一百年的孔夫子,也照样用得挺好。
七
人类99%的知识都来自于归纳法。
当年主张“世界大同”的梁启超看到黑人的时候,大惊失色。
“斜颔若猪,直视若牛……望之生畏”。
这尼玛不是人啊,世界大同绝绝不能包含他们。
这样吧,“医者饮以断嗣之药绝其种”。
好狠!
这绝对影响我们跟非洲兄弟的感情啊。
学贯中西的梁老师为啥会这样呢?
因为他用的是归纳法。
归纳法最大的问题就是:把一定时空边界内的小样本概率,推测为整类事物超时空共有的规律。
说人话就是:即使前提正确也不能保证结论正确。
简单说,归纳法只能证伪,不能证明。
为啥还要用归纳法呢?因为我们求存、不求真。
真理是啥不知道,解决生存很重要。
知识来自于经验,人类繁衍不间断。
八
人类1%的知识来自演绎法。
但那是极其重要的1%。
亚里士多德拿他的老师做了个著名的演绎法三段论案例:
① 所有人都会死
② 苏格拉底是人
③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一流的科学家只用演绎法,二流的科学家通过做实验用归纳法证明一流科学家的结论,不入流的科学家只能去默默做实验了。
改变人类世界观的基本规律几乎都是演绎法推导出来的,比如牛顿的力学三大定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归纳法得出来的,直到现在还被一些科学家diss。
演绎法,从已知推导出未知,好牛X啊!
你是电,你是光,
你是唯一的神话,
我只爱你,it's my 演绎法。
九
且慢,星爷也爱演绎法,喝了他的鸡汤会变傻。
星爷鸡汤有营养的前提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是正确的。
好吧,这句话政治正确,方法却不一定正确。
这也是演绎法的bug:必须得保证第一个前提是正确的。
问题是第一个前提怎么得来的呢?
如果是演绎法得来的,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无穷无尽的俄罗斯套娃。
如果是归纳法得来的,但归纳法求存不求真啊。
妈呀,坏事了,千古难题又出来了。
到底是鸡生蛋了,还是蛋生了鸡呢?
十
牛顿想破了头,最后说,算了,哥们儿信上帝了。
爱因斯坦想破了头,最后说,算了,哥们儿信牛顿了。
上帝说,对,都信我,我就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真主安拉说,扯,听我的,天地万物都是我的。
释迦牟尼说,众生皆佛,你讲得很对,说永远多累,不言自明是对,客观事实也是对……
葫芦切开两个瓢,这个稀泥和得好。
(子曰:尼玛,又关葫芦什么事儿!)
演绎法的前提要么是不言自明的真理,要么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亚里士多德管这叫:第一性原理。
十一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亚里士多德在《第一哲学》里说: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根基性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演绎法总要有个大前提,最后找到个确定性的元起点,那就是第一性原理。
牛爵爷的力学原理可以是,爱大师的相对论可以是,达大叔的自然选择可以是……
苏格拉底是人可以是,所有人都要正可以是,你做到没人不敢做到可以是……
但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还真的不一定是。
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
演绎推理最怕前提失当。
十二
子曰
演绎法虽好,前提很重要。
归纳出前提,小心把坑跳。
第一性原理,根基要牢靠。
凡事多琢磨,推理忌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