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三次去献血都没有成功,倒不是发生什么无巧不成书的意外,主要是献血意识的淡泊,想法的不坚定。
那都是在大学校园里每月固定的流动献血车发生的,第一次去献血是中午下课路过献血站点,填写好献血申请表后有工作人员问我“有没有吃饭”,我说:“没有。”于是就让我先去吃饭,吃完饭后虽然记着献血的事情,但是考虑到与回宿舍的路线不是一路的,心想着献血这事情就是遇到了顺便去做的,没有必要专门去贡献的,于是就回宿舍睡觉去了。第二次献血是提前吃了饭的,填写完申请表后,由医务人员来验血,这么多年来还真不知道自己的血型,也算是对自己了解更多了一点,当得知我是普通的B型血后,医务人员一脸抱歉的说:“谢谢你的参与,今天需要的B型血采集量已经足够了。”知道B型血的资源是很丰富的,我的心里还是很高兴地。第三次献血也是顺路,填写了申请表,就把申请表带走的,因为先得去吃个饭,当时是准备吃完饭回来献血的,但是吃饱之后就又懒的去做绕路才能完成贡献。一晃两年过去了,再次遇到献血车,我坚定的踏上了献血车,血液化验后医务人员说:“你的血太稠的,平时吃的挺好吧!”我心想来对了,正好稀释下血浓度,我终于坚定的完成了多年来未成功的献血心愿。只是感觉自己只是B型血而不是稀缺的血型不能够为公益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于献血的流言很多,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然而任何新闻再没有比反面事件更抓人眼球的了,关于正面的消息人们总是会自动屏蔽的。于是人们只是会看到献血的丑闻和不利于自己身体健康的一面,而忽略了它是一项关于奉献和爱的事业。我也接受者各种渠道传播来的关于献血的弊端,身边也没有主动献血的人,甚至在我那次献血成功后,我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情打电话告诉家里人。我出于自己的意愿去献血,并不是基于献血的事实做了详细的利弊权衡,只是觉得自己该做点公益事业去回馈社会,无论是知识还是鲜血,这是会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的事情。我开始不为懒癌所左右,不再只是顺路去做没有报酬的事情了。
我们从小被教育助人为乐,很多善良的人在生活中也会主动去帮助具体的你我他,然而面对社会上那些公益组织却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开始逃避责任,让社会显得冷漠。社会公益组织是为了帮助处在困难中的人,汇集众人的力量集中发挥出更大的能量而存在的。面对一些重大的事故灾难,我们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但是只要有了组织有了纪律,它就可以众志成城。大家都知道,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相互认识的,谁家有了困难都会主动的解囊相助,如今社会的进步让地球成为了一个村子,也是一个道理,只是你做出的贡献帮助了未曾谋面遥远的他,这样没有让你感受到更多的触动,以至于很多人想着会有别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其实不然,社会的公益组织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有我们每个人的支持了。
有许多公益事业不能因为个别利己分子的捣乱而不去继续下去,因为有人需要它。要相信污点、丑闻只是暂时的,也是社会进步积累的经验,要相信正义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