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相亲是一道积分题,户口、地域、学历、年龄、身高、长相、工作、收入、资产、父母、甚至属相,都是参考项。有的选项是直通车,有了,就成了。有的选项是炸药包,有了,就没了。
我看到了《孝利的民宿》,他们的夫妻生活,似乎让我看到了完美婚姻的样子。
里面有两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李孝利向他人描述这段感情,“在一起的六年,我们从未分过手。我很担心我自己会出轨,但是六年来,这个想法从未有过”
另外一段是来源于两夫妻的对话,“我大概是想和哥哥说话才结婚的”,“我也是,和你说话最有趣了”
我们总是低估了自己的对精神契合的渴望,暂时性地接受了差不多就行了。好多好多的故事告诉我们,身体远比我们的嘴巴更诚实。
究竟我们放弃了追求,还是别人告诉我们该放弃了呢?
我们对生活总有更高的要求,为什么对于择偶,反倒接近动物的本能了呢?
年龄、身高、外貌,这一副皮囊可以决定小孩颜值的低谷;工作、收入、资产可以预判生活的稳定程度;户口和地域可以解决小孩教育的问题;这看似合理的一切,只是营造了传递基因的最佳环境。凭借这些条件,我们可以挑选到最适合繁衍的异性。
奇怪的是,人类身为更高级的动物,难道没有精神上的追求吗?
我们有的,好多好多的事例告诉我们,我们不愿意,不情愿和一个不喜欢的人,共同对抗生活中的繁杂小事,甚至我们的身体比我们的嘴巴更诚实,更懂得拒绝。
其实是我们低估了自己对于精神契合的渴望。是父母的催促,是年龄的压迫,让我们暂时接受了差不多就行了。
但,如果我们能够甘愿,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问题在问“我要不要和我不喜欢的相亲对象结婚”呢。
我们真的那么不好吗?为什么连属羊都变成了拒绝的理由?
在相亲鄙视链中,户口就是那一部直通车,有了,就够了。
我问了许多家长们,户口到底有什么优势?
“没什么,就是小孩上学的问题。小学初中可能还好,高中就直接决定了你的大学了。如果没有户口,小孩就需要回原籍高考,学习内容不同,高考总会有影响的。”
我想起了我遇见过一个家庭,他们带着孩子来旅游,不是周末,也不是节假日。三个孩子10岁左右,正是上学的年纪,总是抱着电脑找WIFI写作业。我问了妈妈:“为什么你们可以这个时候出来旅游?” 妈妈告诉我:“他们的孩子上的是国外的在线教育,所以随时随地都可以上课。”
如果户口不是解决孩子教育的唯一方法,我们可以让孩子读私立的学校,我们可以学习外国的在校教育课程,甚至可以选择让孩子上学堂读经。如此,我们还能会面临这么多的挑三拣四吗?
在婚姻这件事情上,我们还是要比现实多那么一点点理想婚姻的幻想。
在相亲这件事情上,我们需要再平等一点。这是我们认识人很好的途径。如果囿于硬性的条条框框,未免太多过错,导致错过了。
婚姻不就是需要你和一个你愿意给他讲故事的人,说一辈子的话
------来自知友的话
本文系半撇私塾新媒体创意写作项目里程碑作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