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突然一个很久不联系的同学,微信上找我说话。
说得不多,话里话外透着无奈。我想起,曾经在他家里,他说看着我就会让他想起,他初中时候的傻逼时光,也许他是想从我身上找些寄托吧。
我印象里他一直在做生意,做装修相关,应该过得不错。
没想到,他上来就是和我说,他已经不做生意了,正在备考会计证准备找个厂上班,而他老婆也不开花店,周一去物业公司面试。他又说,他身边好多朋友失业了。
我又掏出一句说了上百遍的话,大环境不好。随后,我们随便聊了几句,不追忆往事不畅谈未来,他发了一句哈哈哈,我默契地不再回信息。
我不知道大环境是具体怎样,只是知道日子确实不如以前,不时有新闻或者身边的人说生意难做、企业裁员、体制降薪、消费降级,想到我在读大学以及刚毕业那会儿,整个社会还是可以让人感受到蓬勃有劲的,现在我只感受到暮霭沉沉。
2、
还是一个朋友,很久不联系了。上次见面的时候,还在梦里。
梦醒后的工作日早上,我去微信找他聊天,才知道他已经博士毕业,在大厂工作。
也许他正趁着早上泡咖啡的时间,和我聊天,聊到健身,又聊到一个于我而言消失很久的小学同学。
九点多,他说要去搬砖了。下次回家见面聊。
下次,最接近的长假就是国庆了,国庆节还是没能见面。
长假一来,各种事情顷刻压满日程。
我还是怀念在上海,和他便利店买酒,两人一手一个啤酒罐子,坐在马路牙边。
3、
沉迷《暗黑4》的那段日子,每晚睡前,偷取设定,在脑中演绎了一个故事。
时间真的很快,和所有的事情一样。
每晚偷写,写到4.6万字,故事已经面目全非,难以为继。
4、
有了孩子后,自我的时间就被极致压缩。
相似的日子过得越多,对电影小说的感受力也随之钝化。
得益于写作那个故事,虽然故事写得一团糟,但写的过程像是一种生命力复健。
不知不觉,又看了一些书和电影。
周末值班连看了两部电影。
第一部是《刺猬》,片尾曲很好听,何事梦里求,也看过原著《仙症》,已经忘了故事。
看了电影,才知道,为什么《人物》写原著作者郑执用的标题是“被【卡住】也没关系”,东北故事里的人物都下着雨,被卡在某处,只有时代滚滚向前,人物与记忆对峙。
另一部是《天才捕手》,太多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觉,熟悉到我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5、
至于为什么开始写那个故事,还打算写这么长。
有点现实的动力是,前两月,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迎来了一篇10万+的文章。
多少给了自己一点激励吧。
以及,第一次写网文故事,可以漫无边际随意倾泻表达,令人着迷。
坏处是,在这微信公众号失去了发自己生活的动力。
像是自己随意搭建村建一角,被推至镁光灯,暴露在无数眼睛、嘴巴、手指的黑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