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影响我最久的思想家。
我四年级的时候注册qq,那是还是哥哥帮我,到网名一栏,哥哥转头问我想叫什么网名。当时天气很热,我们趴在电脑桌上,外面的知了很聒噪,空调呼呼作响。我一字一顿的说:逍—遥—游。
那时候我印象中的庄子是潇洒的,无凭的,自由的…
不知道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小学的时候父亲问我,门口的树有什么用,它不能吃,不能建造房子,木质松软不成器…我当时知道这是一个套路,一般大师自传里都有这种故事,大师爸爸问小时候的大师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大师接着会用一种神奇的视角解释,从而证明大师从小就看得出端倪…我很自信,因为我说:说不定以后发明一种技术,可以吃树充饥!
后来看庄子才知道父亲在考我庄樗这个典故,庄子好友仔惠子对庄子说樗树质地不好,不能成材,给他挖坑,但是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详细不说了,百度有。
小时候同学间兴看漫画书,跟老爸说了以后,老爸带我去书城,买到一本《自然的萧声》,印象中深深的印下一个光滑的光头,头顶有一个小发髻,说着些大乌龟大树之类的故事,但是当时小小的我看的津津有味,薄薄一本看了十几次。
以至于现在看《庄子》像复习。
庄子是可爱的、生动的。他并不同于老子,老子不出函谷关或不碰到尹喜,他也许一生无闻,但即使留下了文字,仅五千言,不求理解,不求看懂,甚至疏于感情。庄子立说著书,与惠施辩论,杜撰故事,在他的文学小世界里强把自己的想法让孔子亲口说出来,《庄子》第一主角俨然已经是孔子和各个弟子。可爱。
庄子和孔子不同,孔子从老家出发,周游卫、曹、宋、齐、郑、晋、陈、蔡、楚各国,经过“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东门丧家犬”“脚印被铲掉”…处处不得意,为了政治地位杀害少正卯,混的步履维艰,而庄子钓于濮水时,三言两语就拒绝了楚国的总理聘书,给世人留下了潇洒的背影。孔子日日夜夜辗转反侧思而不得的,庄子的应声拒绝…但庄子用不追求名声的方法,获得了世界上最大的名声。
艺术与技艺不可分,“能有所艺者,技也。”我看到一本艺术著作中这样引用。
在当代达达艺术,垮掉的一代…趋于无主题、无意义、把简单的拼接、线条、几何的组合当成艺术的时代,人们对艺术的审视回到了庄子,庄子当然是一本看不完的书。
庄子没有老子这么出世,也没有孔子这么入世。
一个潇洒的人,想说什么说什么。
还句句精彩。
庄子这本书不厚,但是需要读厚,把薄薄的书读厚,我们一起。